一开始我很害怕离开家,很抗拒出国留学。
直到暑假参与了纽约大学夏校,我的短片剧本得到了教授的唯一认可。
从恐惧转变为向往,我坚定想要去纽约追逐电影梦...
01
从恐惧到坚定留学 我的心态是如何转变的
我从小就很喜欢文艺片,对电影感兴趣。
最初是因为喜欢动画才接触影视的,但后来发现,真人电影更能承载我想表达的东西。
比起商业片,我更喜欢《紫色》《小妇人》这样的人文题材作品,它们的情感更细腻,能让人真正思考。
我一直期待以后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导演,去拍文艺片,表达自己想要的东西。
战胜留学恐惧,向往出国读书
其实一开始我很抗拒出国,因为要离开家人,觉得很害怕。
但通过斯芬克,我参与了纽约大学夏校、大师课等活动,美国电影教学的方式很吸引我,让我开始对出国读电影有了兴趣。
尤其是参与夏校期间,我向往纽约的自由。
有人说纽约又脏又乱,但对我来说,这里的氛围特别吸引我。
比如纽大电影系的学生从大一就能跟组拍摄,不用花太多时间在理论课上,这点很合我胃口。国外教授更鼓励自由创作。
于是我开始向往未来的留学生活,逐渐战胜了之前对留学的恐惧,慢慢转变为期待。
02
“长跑”追逐纽约电影梦
斯芬克老师给予了我怎样的帮助
我从初二就来到斯芬克了,5年的斯芬克学习,犹如一场“长跑”。
我先上了很多电影的基础课,学习写脚本、分镜头拍摄、剪辑等技巧。在打好基础具备制片能力后,原以为后面会轻松很多,但我在电影选题上又遇到了瓶颈。
我不知道怎样的作品选题可以打动国外的教授,又想做出自己独特的东西。
于是斯芬克老师推荐我参与了纽约大学夏校,这算是我申请很关键的一个转折点,因为就是这个活动让我找到了作品集灵感。
参加NYU夏校,电影灵感迸发
我在参加纽约大学夏校以前也做过几个短片,但是都不太满意。在夏校的过程中我做了制片、演员,尝试了非常多不一样的东西。
现在回想起来这段经历还是挺宝贵的,我之前在国内思路很受限,参加这个活动可以认识很多同样喜欢电影的同学。
也就是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室友小时候关于水过敏的一个经历,我觉得这点非常有特色,可以很好的构建战胜心理活动,特别适合切入拍短片。
杨同学作品集部分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有了这样独特的灵感题材,让教授对我刮目相看。我的剧本是唯一一个得到教授认可的。
在斯芬克老师的不断修改帮助下,最后,这部作品还让我拿了奖!优秀的电影作品让我在申请道路上一路开挂。
我觉得电影灵感,有时候真的是突然迸发一瞬间的事。这里建议大家还是多出去参加活动。
有时候你到活动中,认识了新的朋友,在交流的过程中一下子就想通了。
艺术来源与生活,如果每天在家里想肯定是想不到的,需要去多出去体验、了解他人的故事才能有东西可去拍。
托福51到109,我的16次托福闯关
在参与过斯芬克纽约大学夏校后,我想要去留学的心,有了从未有过的坚定。
但八年级时,我的托福模考成绩只有51分,是远远不够的,后面就开始了我的16次托福闯关。
因为我高中的英语基础不好,我的正确率很低。在多次刷题与考试的打击下,我开始思考为什么努力与结果不匹配。
最后我回归到托福考试的基础,也就是单词上。
我开始去精细化的归类托福考试单词,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个错题的单词,保证自己背过的错题不再犯第二次。
在这个过程中斯芬克的老师有一个完整的后援团队一直鼓励我,并帮我规划申请的时间线。
老师建议我在ed2批次提交语言会更好,这样能够留出更多时间给到语言,如果ed1提交我的语言成绩是不够的。
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成功在ed2批次截止前考到了109的理想分数。特别感谢老师帮我考虑到语言成绩提交的时间。
03
是怎样的电影作品集,得到了纽大教授唯一认可
从真情实感出发,即兴创作剧本
这还要从纽约大学夏校说起,我是纽约大学夏校中唯一一个剧本得到教授认可的
因为我敢于打破常规,真情实感的去用镜头讲述故事。
其实国内现在很多导演只是按部就班执行分镜脚本,连摄影师摇镜头的角度都是固定的,像流水线上的工人。这种机械化的流程让我感到窒息。
但纽约大学教授鼓励我们从身边的故事出发,只有真情实感才能较好故事。
我非常认可,并且做了一个大胆决定,去尝试即兴创作,抛开分镜的束缚。
杨同学作品集节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在拍摄我的短片《触不可及》时,演员的位置、镜头的运动,甚至一场母亲抽烟的戏,都是我拍摄现场的灵光一现。
我不再按照固定的脚本来拍摄,我会根据演员的情绪及场景需求出发。最终这种“反叛”的态度让我得到了纽约大学电影系主任认可。
也是纽大教授的认可,让我坚定自己必须要上纽约大学的决心。后来就开始猛冲托福考试,坚定自己一定要来到纽约读书,
因为国外大学的理念和我是那么的契合,我不能辜负教授对我的期望。
杨同学作品集节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女性主义思考
我很喜欢纽约大学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国外大学对女性主义的思考是非常深刻的。
我了解到纽约大学有很多科研项目都是围绕女性主义展开,于是我根据学校的特点设计了贴合他们理念的作品。
“女性主义”是我作品贯穿始终的暗线。其中一个亮点就是关于母亲抽烟的一场戏:母亲避开孩子,独自点燃一支烟。
不同于大众电影,我在影视作品中抛弃了刻板的母亲形象。我认为,抽烟不是堕落,而是一个女人在家庭身份之外的自我喘息。
电影应该站在女性本身去引发思考,她先是她自己,再是孩子的母亲。她不一定永远都是慈悲的形象,女性角色不该只是围裙和眼泪。
在作品中我对于女性角色的深刻洞察与尊重得到了纽约大学教授的认可,这也是美国大学所推崇的,这样的思考有助于我拿到录取。
04
对学弟学妹的申请建议
首先我建议学电影的同学一定要多出去感受。
可能很多人他们过于重视理论学习,但电影很多都是来自生活的,想要拍出好片子一定要感同身受,讲述真实的故事才能打动人,国外教授更是看中这点。
所以建议想要去做导演的同学可以多去参加夏校活动,我的灵感就是在纽约大学夏校中迸发的,如果没有这个经历我可能永远想不到这个点。
第二点就是建议大家一定要提前了解院校喜欢什么,再去拍摄院校喜欢的风格。
也不是让大家去讨好大学,而是要让大学看到你是有用心去了解的,比如纽约大学女性主义这点,就非常贴合国外大学的口味。
最后就是希望大家可以早点准备语言。
因为英语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且大家也不要去只顾着刷题不注重基础,像我考了那么多次其实就走了很多弯路,建议大家早点打好基础多背单词,这样后续复习起来就会非常顺利,打好基础再去刷题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