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顶尖院校突然开启"疯狂扩招"模式!从美国加州系大学到香港名校,再到新西兰高校,这些世界级学府像约好了一样,纷纷宣布要大举扩招。
这突如其来的"抢人大战"让人不禁好奇:名校们到底在打什么算盘,对咱们留学生来说,这到底是难得的机遇,还是暗藏玄机的挑战?多国高校扩招,哪里才是留学生们的“本命”选择呢?
01
美国教育公平与人才争夺
UC系扩招20万、毕业率升至90%…
作为扩招浪潮的领头羊,美国一众高校早早开始行动。
近日,美国加州系大学发布了一份重磅教育蓝图——2030战略规划。其三大核心战略目标环环相扣,此次规划也许将重塑加州公立高等教育格局,更将为全球顶尖大学的未来发展提供重要参照。
UC系未来五年计划核心:扩招、毕业率、师资力量
扩招20万学位
在原有预计的100 万个学位的基础上,再增加20万个本科和研究生学位。
提升毕业率至90%
其次是全面提升毕业率至90%,特别关注消除佩尔助学金获得者、第一代大学生等弱势群体的毕业率差距,具体目标包括:
到2030年:将转学生2年毕业率提升至70%、4年提升至90%;
到2030年:将新生4年毕业率提升至76%、6年提升至90%;
图源UC官网
拟新增约1100名教师
最后是师资力量强化工程,计划新增1100名终身教授,并提高来自UC内或多元背景博士生的比例至40%以上,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学术社区。
加州系大学除了扩招,还有一项重要举措。7月初,据《洛杉矶时报》报道加州大学系统正考虑耗资数亿美元从学季制变更为学期制。
扩招与学制改革不仅是政策上的大调整,更可能带来留学生申请和学生学习体现上的深远影响。
扩招不止UC系,耶鲁、斯坦福早已官宣
其实,不止加州系大学开启扩招,此前,美国的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就已开启了首轮扩招,例如耶鲁宣布“历史性扩大本科招生规模”,自2025年起将每年增加100名本科新生;斯坦福紧随其后,也迎来半世纪以来首次大规模扩招,今年4月宣布,自2025年秋季学期起,该校将每年增加约150名新生和转学生名额。
虽然扩招人数没那么多,但对于高门槛、低录取率著称的精英大学,已经是历史性改变。且据分析人士指出,美国高校的这波扩招潮,既是对本土生源增长的应对,更是在全球人才争夺战中保持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UC系大学:留学生最爱的公立大学之一
加州系大学在国际生眼里是可是香饽饽的存在,2025Fall UC的国际学生申请人数创新高,同比去年增长了8.7%。其中有六所院校的申请人数超过了10万,在国际学生申请中,UCLA(洛杉矶分校)、UCSD(圣地亚哥分校)和UCB(伯克利分校)三所院校包揽前三。
这三所顶流院校的艺术专业实力也是有目共睹。
伯克利分校
在2025QS建筑学科世界排名中,UCB位列世界第10,碾压剑桥和哥大,在美国仅次于MIT和哈佛大学。
洛杉矶分校
UCLA是全美最好的公立大学之一,UCLA的艺术学院分为艺术与建筑学院、音乐学院、戏剧影视电视学院及表演艺术学院。其建筑、艺术史、视觉等方向是是它的强势艺术专业方向。
圣地亚哥分校
UCSD开设艺术类专业的学科部门有戏剧舞蹈学院和视觉艺术学院,开设专业包括:艺术、艺术史/评论、传达、城市研究与规划、编程与艺术、媒介、思辨设计、工作室艺术、戏剧等。
注意!UC系统其他分校同样拥有实力雄厚的艺术专业,且录取竞争相对温和。这为艺术生提供了差异化选择——既能避开头部院校的激烈竞争,又能在录取优势明显的"潜力股"院校中享受同等优质的教学资源。这种"错位竞争"策略要学会合理应用。
02
港校扩招40%不是上限
港大要新增2000+名额
香港高校的扩招步伐其实早有端倪。
自2023年起,香港政府就明确规划在2024/25学年将非本地生限额从20%大幅提升至40%。这一政策导向很快得到落实——去年年底,香港八大公立大学已率先将非本地生招生比例从原来的20%上调至40%。
八大非本地生扩招40%不是上限
更值得关注的是,香港教育局局长近期明确表态:"40%不是一个上限数字,未来港八大会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放宽,不会限制自己!"
官方释放出强烈信号:未来香港八大将继续根据实际需求动态调整招生政策,这一开放态度显示出香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坚定决心。
港大新增2000+名额实锤了?
并且近期根据多家港媒与教育咨询机构透露,港大将在本科阶段释放2000+个新增名额,这一变化预计持续至未来几年。
但随着港校的扩招,申请人数的增长,录取难度也在攀升,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申请港大的非本地学生突破了2.5万人,其中内地就超过2.1万人,录取约1500人,录取率已不到6%。
或许很多家长是时候重新审视香港升学的逻辑:不只是成绩,更要看策略与路线。
港校选择多种多样,艺术设计领域都实力强大
其实除港大之外,还有与港大并称为“港八大”的港中文、港科技、港理工、港城市、港浸会、港教育、岭南大学这7所院校。
尤其香港理工大学,作为香港设计教育和研究的先锋,在艺术与设计领域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其设计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课程选择,包括产品设计、传播设计、数字媒体、室内设计、交互设计等。学校还采用了英国教育体制,特别重视申请者的学术成绩、专业匹配度及学术思考能力。
在港理工的众多学院中,设计学院、时尚与纺织学院、建筑及环境学院,以及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合作的AiDLab(人工智能与设计实验室)尤为受艺术生欢迎。
设计学院提供丰富多样的设计专业课程;时尚与纺织学院则以其独特的时尚设计和纺织科技课程闻名;建筑及环境学院则致力于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与环境专业人才;而AiDLab则为学生提供了融合人工智能与设计的跨学科研究平台。
同时,像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还开设了很多新兴蓝海专业,例如港城新增计算学院,致力于促进跨学科研究、吸引顶尖人才、鼓励探索前沿技术;港科技2025秋季新增人工智能理学硕士项目。这些专业十分适合想要申请艺术+科技、STEM相关专业的同学。
03
新西兰开启黄金留学时代
扩招3万留学生,打出政策组合拳
扩招正在全球化,艺术生留学新西兰的机遇也正在来临。
新西兰扩招3万留学生
除了美国和香港,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新西兰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战略野心——将国际教育纳入国家发展核心计划,把留学生视为未来十年的战略资源储备。
在7月最新发布的《国际教育增长计划》中勾勒出清晰的扩张路线,主要由三个目标:提升全球认知度、增加国际生入学人数和留学首选度排名提升。
例如2024年8.34万人的留学生规模,将在2027年突破10.5万,并计划于2034年达到11.9万。并将选择新西兰作为全球前三留学选择的学生比例从2024年的18%提升至2027年的20%、2034年的22%。
新西兰开启留学黄金时代,打出政策组合拳
为实现这些目标,新西兰打出了政策组合拳:持续扩招、放宽签证门槛、延长工作签证、优化移民通道,形成环环相扣的人才吸引机制。
工作时长延长
2025年11月开始,符合条件的学生签证持有者在学期间的打工时长将从每周20小时提升至25小时,适用范围扩大至:高等教育及中学阶段12、13年级的国际学生,以及短期交换项目学生。
工作签证
新西兰政府还将计划推出为期6个月的短期工作签证,为部分不符合现有毕业工签要求的国际学生提供机会。这项过渡性安排将给予毕业生宝贵的求职缓冲期,帮助他们在新西兰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
新西兰这个被低估的小众留学地
在选择艺术留学国家时,新西兰虽然是一个小众选择,没有英美热门,但在性价比、学习体验和后续发展空间上,它的实力完全没大家所低估了。
新西兰常年霸榜《孤独星球》No.1,被誉为“上帝的后花园”,这里不仅拥有绝美的风景,还拥有南半球最顶尖的教育资源。
例如新西兰排名第一的奥克兰大学,在最新的2025 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于全球Top65位;2025 QS可持续大学排名中位列全球Top17。它拥有新西兰最全的专业体系,并且各个专业方向都拥有世界顶尖教育水平。
在艺术、建筑设计领域,奥克兰大学不仅是全新西兰大学中的No.1,还位列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百强以内。
当然新西兰院校的选择不止奥克兰,像奥克兰理工大学、梅西大学、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和新西兰媒体设计学院等都是艺术生可以选择的不错的院校。
这场席卷全球的顶尖院校扩招浪潮,也许正在重塑国际教育格局。
从美国UC系大学的20万学位扩容,到香港八大突破40%的非本地生限额,再到新西兰的"政策组合拳",各国高校不约而同地打响了人才争夺战。
对留学生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名校门槛看似降低,但竞争本质从未改变。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是挤破头争夺传统名校,还是另辟蹊径发现"潜力股"?是随大流选择热门专业,还是抢占新兴交叉学科的先机?
在这个教育全球化的新时代,唯有精准把握政策风向,制定差异化申请策略,才能在这场扩招红利中真正获益。记住,最好的选择不是最热门的,而是最适合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