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藏野美术大学的情报设计修士,被誉为“最难申请之一”,今年全球仅录取约5人——其中就有斯芬克的张同学。 她从国内环艺如何跨专业申请成功?
01
日本情报设计:这才是我想要的设计!
我一直很喜欢日本文化,初中那会儿就主动学起了日语,现在回头看,这一切好像都在为我后来留学打下了基础。
决定留学,我想学到点扎实的东西
从大四开始,我就明确了去日本留学的想法。一方面是国内就业前景不太明朗,另一方面是我确实想学到些扎实的东西。
我本科读的是环境艺术设计,但大学四年下来,我发现这个专业并不是自己真正热爱的,也没学到能落地的实用技能,很多都是按固定模式堆砌内容,几乎没什么创意。我很清楚,这不是我想要的。
来到斯芬克后,我明确跟老师说想要换个赛道。老师结合我本科做过不少城中村改造项目的背景,给我推荐了“地域创生”这个方向,细分下来偏向数字媒体和情报设计领域。
确定大方向后,老师问我具体想走平面类还是媒体类。我毫不犹豫选了更偏交互方向的媒体类,因为我想学到一些平时接触不到的技能。不过媒体类要学的软件很多,准备周期也长,所以大四毕业后,我特意 gap 了一年,专门用来准备日本的升学。
语校组织课外活动看的表演
情报设计——日本是独一份
情报设计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综合性强”,它不局限于单一表现形式,而是允许我围绕感兴趣的主题,用多种方式完成设计创作。在这个过程中,我能充分融入自己的想法,不用墨守成规地 “完成一个固定作品”,这种自由创作的空间正是我一直向往的,也让我觉得能真正发挥主动性。
它的含金量,很大程度上源于其独特性——目前仅有日本开设这个专业。在国内读艺术设计研究生,和在日本学习的差异非常明显。我之前身边有同学在国内读研,感觉更像是在完成任务;但在日本,你能真正做一个属于自己的作品,通过研究过程积累经验,而这些经验未来能直接运用到工作中。而且日本的艺术设计领域发展成熟,行业环境也更稳定,不会让人产生“学艺术找不到饭吃”的焦虑。
参加喜欢的游戏线下演出活动
“淡淡的”武藏美,和我的性格很搭
武藏野美术大学最初是斯芬克的老师推荐给我的。当我第一次踏入武藏美校园时,我就被那里的环境深深吸引:无论是教学楼的设计,还是校园的整体氛围,都透着一股“淡淡的”感觉,没有多余的喧闹。这种沉稳的风格,和我的性格格外契合。
我才发现,原来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光靠别人描述远远不够,只有亲自走进校园转一转、和老师面对面聊一聊,才能真正找到那个适合自己的地方。
很喜欢日本的街道
02
留学准备:在斯芬克的学习时光
当时已经是五月了,申请截止日期越来越近,我只做完两个项目,而申请日本院校一般需要三个项目。正好这时,斯芬克开了「多摩美术大学情报 & 平面设计」主题夏校,我立刻报名,想借此完成第三个作品——没想到这段经历,成了我申请的“关键助力”!
夏校教授是2025大阪世博会设计师
教我们的是多摩美术大学情报设计专业的永原康史教授,他是2025年大阪世博会的设计师,也是日本情报设计领域的“元老级”人物。他除了做平面设计,还特别喜欢研究“阅读的形式”——这次夏校的主题正好就是这个,和我想做的方向特别契合。
永原康史教授为大阪世博会做的海报
夏校分成两个部分:先是两个月线上和教授讨论主题,最后十天是线下集中创作,跟着教授一起把项目做出来。永原教授人特别可爱,既有学者的稳重,又很亲切。他每天都会检查每个人的进度,还会集体上课,讲讲他对设计的理解。他经常对我说“你喜欢的主题,就去做吧”,而且一直强调要把思考和尝试的过程留下来,鼓励我们多试试不同的表现方式。也是在和他的交流中,我慢慢把研究方向定在了文字、文化与诗歌。
玉树临风的永原康史教授
我的夏校项目:做了一个能互动的读书装置
这次夏校主题是“阅读的形式”,我的灵感来自平时用微信读书的体验。读电子书的时候可以看到别人的划线评论,点一下就能看到,就像“读书弹幕”。我在读《我的天才女友》时,书里有很多心理描写,底下总有很多读者留言,我老是忍不住去看,但看多了就在想:以前读纸质书是很私人的事,现在电子书的评论功能,让读书变成了有点社交意味的事。
作品集交互阅读装置,肉眼可见超级复杂的工程文件
制作的技术流程图
我开始想:我们读电子书时的想法,还完全是自己的吗?数字阅读是不是改变了我们的阅读习惯?太依赖评论会不会让人懒得自己思考,变成“低效读书”?顺着这些疑问,我决定做一个交互装置。
项目测试中
具体设计是这样的:从《我的天才女友》里选了主角童年、青年、壮年、老年四个阶段的内容,用投影把文字投在一本空白纸质书上。装置会实时追踪读者视线:在书页的空白处,出现正在观看的段落所对应的可视化图形,还能用手势来翻页,整体就是一个“互动型读书装置”。我想通过这个作品,让用的人感觉到“阅读的反馈是来自你自己”,回到独立阅读的状态。
交互装置效果图
夏校成果:真的帮到了我的申请
夏校做的这个“互动读书装置”对我的申请特别重要,没它我连申请条件都达不到。后来和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面谈时,我说以后想做展览相关的工作,比如当策展人,办展或者参展,请更多艺术家一起。
教授听了就问能不能看我的作品集,翻完之后说“确实挺适合做策展的”——因为夏校最后我们办了成果展,我有了实际布展的经验,还拍了很多现场照片,这些经历让教授觉得我的研究计划和职业目标是靠谱的,最后面谈很顺利。
夏校项目布展
除了夏校这个项目,我在斯芬克还做了另外两个作品:一个是把日本和歌做成可视化交互装置,另一个是关于长江回游鱼类保护的桌游。三个项目共同构成了我的申请作品集。
最后一天大家的工位认识了很多好朋友
03
关于申请:武藏美的关键步骤
日本修士实行的是“导师制”,教授非常看重学生的研究方向、作品风格是否与自己一致。申请前,斯芬克老师帮我精准筛选并对接了武藏美情报设计方向的大石教授。
项目测试
我是如何匹配教授风格的?
大石教授曾任职Teamlab,主要研究方向是电脑生成艺术与互动空间设计,这和我想做的“交互类空间设计”完全一致。
对我而言,“方向匹配”不仅是主题契合,更是作品呈现形式的统一。只要作品围绕“交互类空间/图像/影像”展开,主题有深度,就能与教授的研究形成呼应。
前期调研1
为了把这种“呼应”落到实处,我深入研究了他的工作经历与研究成果,让作品集风格和研究计划书的最终呈现效果,都尽量向他以往的研究方向和创作风格靠拢。我的研究方向可以总结为三个关键词:文化、媒体、交互,而核心是文化——尤其是日本和歌。
前期调研2
前期调研3
之所以选择“日本和歌”作为研究切入点,是因为我大四时接触到的日本古文参考书目《小仓百人一首》(类似于中国的《唐诗三百首》)。当时我一下子就被和歌的独特魅力吸引住了,尤其关于“恋爱主题”的和歌,其中不少描写暗恋、心动的句子,语气含蓄又 “可爱”,恰好戳中了我当时的兴趣点。于是我自然而然地将研究主题定为“恋爱和歌的情感理解与含蓄表达”,希望通过交互设计,让更多人感受到这种古典文化的细腻情感。
和歌作品集效果图
出愿前的教授面谈
初见大石教授时,他本人十分友善。面谈开场,我先做了简短的自我介绍,随后提交了研究计划书,教授的提问也全程围绕研究计划书展开,核心是三点:
·我想具体研究什么?
·如何用设计表现“恋爱和歌情感”?
·会采用哪些技术实现?
能明显感受到,教授最关心的是“最终毕设的呈现形态”,他想确认我的研究能否落地,而不只是停留在理论。
面谈中我也遇到了“卡壳”时刻:教授问“如何通过身体性交互让观众理解和歌情感?”我当时计划书偏理论,对落地描述不够具体,没能马上答上来。幸运的是,由于我的研究方向和教授的高度契合,而且作品呈现形式也符合他的预期,教授仍然认可了我的潜力,他给我提了几点修改建议,要求我后续补充具体的实现方案。
另外,日语沟通能力也是面谈的隐性考察点——虽然我到日本才一周,但教授还是夸我“日语交流状态不错”。这也让我意识到:能和教授顺畅沟通,是获得认可的基础条件之一。
在日本出租屋看到的黄昏景色
正式面试:多考官围绕研究计划的“综合评估”
正式面试与教授面谈不同,是由大石教授及其他多位考官共同参与,流程更严谨。
上午先笔试:
·英文翻译成日语(考察专业术语与读写能力)
·研究计划小论文(围绕学校命题撰写议论文)
下午面试问题主要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由大石教授主导,让我复述英文翻译内容,并描述小论文中某作品的形态与理念——本质是验证笔试是否独立完成,以及我对专业作品的理解。
第二部分由其他教授主导,聚焦研究计划的“动机与落地”,例如:
·“为什么选择和歌作为主题?”
·“有没有什么与和歌相关的小故事?”
·“具体如何通过五感交互传递情感?”
为了增强说服力,我不仅解释了对和歌的兴趣来源,还特意举了《小仓百人一首》中具体的和歌为例,说明对“五感交互”的初步想法。整场面试约10分钟,核心始终是“确认研究能力与匹配度”。
吉伊卡哇随便买
04
想跟大家说一句“坚持”
对于想要申请武藏野美术大学情报设计专业的同学,我想结合自己的经历分享几点实用建议和心得:
首先,日语能力是绝对的基础,一定要尽早准备。日常交流、上课、见教授都离不开日语,不过关会成为后续最大的障碍。
其次,在武藏美情报设计申请中,教授最看重的是你的研究潜力(通过计划书体现)和实践能力(通过作品集体现)。
研究计划书是申请的重中之重,甚至比作品集更关键,它直接决定了你未来两年在学校要研究什么,也能让教授判断你是否有清晰的研究方向和可行的实施计划;作品集的核心作用是展示你的实际能力,证明你有能力将研究计划中的想法落地。
最后,想跟大家说一句“坚持”。申请过程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日语学习的压力、研究计划书反复修改的挫败感...... 但只要确定了目标,一步步按计划推进,不轻易放弃,最终都会有好的结果。我自己其实也不算特别努力的人,但回顾申请和备考的过程,能走到最后确实不容易,坚持下来就已经赢过很多中途放弃的人了。希望大家都能顶住压力,顺利拿到心仪的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