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治亚理工学院不仅是美国知名的公立常春藤,还在2025全美「最具创新力」大学排名中,碾压斯坦福、MIT,高居榜单第二。
这个学校到底有什么魔力?喜欢什么样的申请者?来看最新offer得主杨同学的分享吧~
01
申请第一步:
选国家、选学校、选专业,怎么选?
我的主申方向是美国,因为美国各大院校的师资、经验和机会比较丰富,对我今后的学业事业发展都能打下不错的基础。
然后这几年英国院校放大了中国留学生的比例,相对好申请一些,所以也申请了一些英国院校。
在具体选择院校时,我主要考虑院校专业实力,课程,其次再是学校的知名度、地理位置和性价比。
国内环艺 VS 国外城市设计
有什么区别?
我在广州美院读了4年的环境艺术设计,这个专业涉及到的领域比较广泛,小到装置,大到街区规划,什么都要学一点,但又不是非常精通。
海外的建筑、景观、城市设计,都会有很具体的学习方向,课程也会更加体系化。
不过,四年的美院学习,还是给我打下了很好的专业基础,我们学校的教学模式也有学习海外的院校,比如我们专业的课程也有参考AA建筑联盟等等。
我大学所在的班叫创新实验班,很注重对老城区的街区改造,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在前期调研上,这就跟英国院校很像。
杨同学作品集节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城市设计,到底一个什么样的专业?
我在本科参加的workshop主题都与街区改造、废弃空间再利用等等相关,这有点像海外的城市设计专业。
城市设计涵盖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环境设计等等方面,其中,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设计很重要的一部分,比如废弃空间改造。
这个过程最重要的不是设计概念或者设计语言多巧夺天工,而是要真正地了解到当地人的需求并对其回应。
我在做大学项目的时候就经常走到广州街头、城中村跟叔叔阿姨聊天,在交流的过程中“挖”出他们的诉求并根据他们的诉求做设计。
我很享受这个过程,能通过不同视角去观察“附近”,所以在升学的时候毫不犹豫的选了城市设计。
02
GPA一年后
我在斯芬克疯狂产出项目
我在大三的时候有了留学打算,就去线下看了很多留学机构,最后选择斯芬克是因为当时试课的张老师不仅专业实力强,授课也非常有意思。
但我没有立刻开始留学准备,而是珍惜我的本科时光,在学校认真的准备毕设,打球赛…
其实相当于GAP了一年,在大学毕业后才到斯芬克校区开始学习。
怎么用一个作品集申请多所院校?
我是英美联申,还选了很多不同的院校,这些院校对作品集的要求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不同,开始我也有些头疼。
后来,我觉得作品集更重要的是表达你是什么样的人,不一定要倾向于某一个学校,但我也会找一些参考。
我的辅导老师说“要找就找最好的院校,直接看哈佛、耶鲁的作品!”
所以我都是直接找哈佛的作品做参考,争取让自己把故事和概念讲清楚,把自己的图纸做到自己能做的最好。
7个项目,用设计回应调研内容
我的作品集整体思路是体现自己对人文社科的关注,用我的设计去回应前期调研的内容。
一般作品集会做4个项目,但是我做了7个,因为我想要表达的东西比较多,后期的产出效率也很高,所以做了很多就都放进去了。
美国院校不需要你在作品集里花大篇幅来展示前期调研,而是更结果导向,也比较看重图纸。
所以我每个项目只有两三页,但在图纸和设计理念表达上花了很多精力,每一张图都非常细致的打磨。
项目一是我的毕设,关于广州城中村的纺织业改造,这个项目更偏街区更新改造,设计尺度着眼于纺织村与周围场域的关系定义,再结合居民、劳工和游客的需求提出策略——“一件成衣的诞生”,图纸主要体现我做室内设计和实体模型的功底。
杨同学作品集节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项目二是对毕设的升级,在这个项目里我更关注自身设计和城中村自建房之间的关系,注重人车分流、微景观、公共空间叙事等等;
项目三是大三的一个workshop,关于废弃电厂的改造;
项目四我试图探讨Dispersion在建筑空间上的演绎,它不再是场地分析那种比较传统的内容,而是表达我对建筑的理解和分析,再通过不同材质去构筑dispersion,是一个实验性的设计,也是我最喜欢的项目。
杨同学作品集节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项目五是关于城中村废弃的古建筑再利用,建造一个新旧结合的儿童乐园。
杨同学作品集节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项目六是针对美国移民问题,大陆如果无法“容纳”移民,是否可以在公海上建立一个新的国度?我重新规划了游轮本来的动线,置入住宅群落、医院、学校、垃圾处理厂、殡仪馆等等基础设施,以社群和交错组合的方式重建新的公海国度。
杨同学作品集节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最后一个项目是战后乌克兰被炸损住宅改造,我试图探讨战后废料再利用的问题,我最终选择了坦克作为战后废料的代表,将它拆散重组,形成不同功能的聚落。
杨同学作品集节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为什么有这么多国际化选题?
我想在作品集里给招生官展示,我不只关注本国社会议题,还是有着国际化视野,关注很多社会议题,并针对这些议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的学生。
这里的想法和解决方案不管好坏,只有你有这个意识和行动就可以。
而且,国际化议题的调研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比如最简单的就是在Google map里边扒数据,ArcGIS 、openstreetmap等等软件也能做很多事情,只要自己多渠道的搜罗数据,是能找到很多支撑材料的。
03
文书里都需要写什么?
招生官在考察申请人的时候,一定是结合作品集、文书和过往经历来综合判断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
我的个人定位是充满人文社科关注的设计师,我的专业能力在GPA和作品集已经展现的很清楚了,文书是要辅助我更清晰的表达我的观点,从这些方方面面体现出我对人文、在地性的关注。
我的文书主要包括三部分:我的性格、我的经历、我对专业的理解,通过这三点,结合我的竞赛经历、实习经历、项目经历来展现我的实践能力。
比如文书中提到我是客家人,我的亲人朋友之间都很热情,我也会由此思考不同阶层人群的关系,社会对各人群的包容度;
文书还写了我大学期间是球队队长,在各项赛事中锻炼了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04
宾大 PK 佐治亚理工
宾大居然输了?
佐治亚理工很早就给我发offer了,但那时候我觉得虽然是我申请的城市设计专业,我也挺喜欢该校的课程安排和城市设计专业的教研主任,但是它U.S.news排名不是特别高,就没怎么考虑了。
这时候学校教授主任发邮件联系我,问我想不想去,并附上做GRA的机会,只限三天。(就是城市设计专业的教研主任!)
后来其他院校的offer陆续下来了,佐治亚理工的教授再次发来消息说能再开出同样的条件,问我要不要加入。
这个时候我对比了一下手上拿到offer的院校,觉得这个学校还可以,就问教授的项目还有没有名额,结果教授不仅给了我名额,还很热情的给我介绍了一位中国的城市设计博士在读学姐,请她给我答疑解惑。这个学姐马上要去做一个学校的教授助理,是很厉害的“前辈”。
我当时就觉得,这个教授太真诚了,让人很难不选她!
佐治亚理工学院,图源:官方账号
相较于宾大,佐治亚理工的排名没有那么高,但也是知名的公立常春藤,考虑到实践性、就业资源和跨学科发展等等,觉得佐治亚理工的性价比是很高的。
所以在综合考虑下,我还是放弃了宾大,决定入读佐治亚理工!期待这里可以收获不一样的就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