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宾大offer的时候,我更加犹豫了。
作为一个在美国读建筑本科的人来说,没有拿到两年制的录取offer,我还是觉得有点出乎意料地。
要不要去读宾大三年制的建筑硕士,成了我目前最大的难题......
01
研究生为什么要继续学建筑?
我本科就是在美国读的建筑专业,因此研究生我自然还是想选在美国读建筑。
从我本科期间接触到的建筑专业来看的话,我个人认为建筑是一个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专业。
就以我们学校的作品来讲,它通常要比其他设计花更多的时间。内容还比较多,从设计的周长来讲的话,它所花费的时间就会长一点。
而且从我实习中的情况来看,学校里面学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需要继续深造自己,从而为就业增加更多的筹码。
在读本科的时候,我觉得学校是比较看重我们对艺术以及空间本身的抽象一些的思考。
戴同学作品节选,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我在读本科的时候,学校没有说一定要让我们去做一个什么真的建筑,他只是想看我们能用什么样的材料玩出什么样的花样,或者是想看看我们有什么想法,无论是摄影还是绘画等形式,他都不是特别在意,主要还是看我们的创意。
在我大二的时候,我还经常去看建筑界大师的作品,看得多了,就感觉自己有了一定的审美基础,而且看建筑的角度也已经越来越专业了。
整体而言,大学这几年下来,我对专业的热爱越来越多,而且充满了热情。所以,选择读研的时候,我就没有考虑其他专业,就想在美国读建筑。
02
宾大的建筑设计为什么吸引我?
在申请院校的时候,我i还是比较看重院校排名。对于课程就是基本的了解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以及主要侧重方向就行。
我比较喜欢的就宾大。专业方向都是比较偏向技术方向。我还在小红书看别人做的课程作业。
我看到的宾大之前是比较偏先锋,但是现在好像是风格在慢慢改变,和之前又有点不一样;
戴同学作品节选,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在做作品集跟老师聊的过程中,老师也对宾大的建筑设计专业的特点做了一些总结:
1、强调数字化与计算设计技术,使用参数化、机器人制造、AI,可持续等新技术进行建筑研究;
2、注重跨学科融合:结合建筑、景观、城市规划等建筑门类学科,并与工业设计、房地产、交互等其他专业进行广泛的合作,使学生具有更广阔的设计视野
3、将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课题通常都与现实社会问题相结合,旨在通过前沿设计方法和建筑形态,解决实际的设计问题。课程设置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艺术与技术并重,建筑历史、建筑材料、结构与建造技术都是宾大的课程亮点;
4、强大的技术支持:宾大设计学院提供行业顶尖的设施,包括3D打印、机械臂、制造实验室FabLab等
5、与建筑行业的密切联系:课程均由知名建筑师、学者组成,具有相当的学术影响力,与大型设计公司有长期的紧密合作。
我目前拿到的是宾大三年制的offer。宾大的建筑设计硕士offer主要分为两年制和三年制。
宾大两年制和三年学位的区别主要在于:如果在本科学的是5年制的建筑的话,是可以申请2年制的专业,如果之前没有建筑基础或者学的建筑专业并不是5年制的,那就需要申请三年制的专业。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还有其他方面的考量因素。
那国内5年制的建筑生完全可以冲宾大两年制的stem建筑专业!
戴同学作品节选,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03
我都做了哪些作品?
我主要是做了4个作品。在做这4个作品的时候,除了精进之前已经学会的软件技术之外,我还接触了一些新的软件,掌握了更多的技术。
在做作品集的时候,我主要用到犀牛,但除了犀牛之外,还有3d max 、 revit 、sketch up 等,主要是看个人使用习惯。
这四个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我最后做的一个作品。因为是最后做的,我对整个项目制作的流程基本上也都熟悉了,遇到的困难也比较少,整体还是非常不错的。
戴同学作品节选,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这个作品是我跟老师讨论定下来的一个社会问题的项目。一开始定下来是要做一个垂直农场,如何高效地利用垂直空间来种植这农作物。
农作物主要是看天吃饭,最容易受到气候的影响,东北本身就是一个农业大省,其中又以东北的气候最具极端天气的代表,东北的气候条件以及整体的经济条件更适合我这个项目,因此我跟老师讨论之后就把场地选在东北。
这个项目在制作过程中也受到了自己喜欢或者常看的设计师的风格影响。
因此,我这个项目的建筑颜色都是偏白色,所有的结构都是非常细,以及给人一种非常通透的感觉。
戴同学作品节选,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除了这些形式上的变化之外,还有思维模式上的变化。
就比如说提高东北工业区的经济活力,我选的是偏农业种植这一块,是希望在冬天也能提高产量,所以当时场地选址就选在了农业大学和农博会的一个交界处,设计了一个建筑。
然后里面功能包括屋顶的垂直种植,楼下是有一部分学生的教学楼可以做科研,然后另一部分就是给一些展览做活动的展厅,还有一些大的公共区域,这个区域也做了两股流线,可以分别到屋顶。
我这个项目就是希望在功能上不会那么单一,想把功能本身做一个创新,在产业模式上的变化。
戴同学作品节选,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04
最后
要记得讲出设计逻辑
作品集跟在学校做的作品是不一样的,这种会做更多艺术化的处理。这种处理过程会花费更多的时间,毕竟需要自己找素材,还需要找与项目匹配的,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需要预留足够的时间
如果作品集做得足够优秀的话,排版上稍微差一点就没有影响不是特别大,但如果不确定作品的质量如何的情况下,排版上还是要做得更美观一些。
毕竟我觉得美国在设计上会更包容一些,只要这个东西能说得通,其实就没什么大问题,只要把设计逻辑理清楚、表达清楚就行。
想要拿到梦校的offer,需要找准梦校的喜好,从而为录取增大几率。祝愿大家都能轻松拿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