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宾大前,我并没有十足把握,因为我的院校和GPA都没有很大优势。
怎么也没想到,经过斯芬克的学习,我的作品集竟在两个比赛中双双拿到一等奖....
双非GPA3.3,他是如何凭借优秀的背景提升和优秀的作品集,逆袭宾大、密歇根大学、南加大、墨尔本大学等多个建筑offer!
01
留学我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如何平衡学校课程与留学课程?
我在大二的时候就有了出国留学的想法,因为我本科院校是双非,含金量不太高。我希望留学去国外读一个qs排名高的硕士来给自己提升一下。
尤其是宾大,我很向往体验国外的教学资源。
我当时选择斯芬克是经朋友介绍,之前在新东方上过课,觉得这边的师资非常强大。大三的时候就来到斯芬克学习基础课了。
但大三、大四阶段也是我课业最繁重的阶段,我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平衡学校课程与留学课程。
申请的时候一边要保持学校GPA成绩,一边又要准备留学作品集。
最后我平衡的还不错,比如我今天上午有课,那我就抽时间下午去学,减少我的休息时间。这个过程虽然会累一点,但我觉得是非常积极向上且充实的。
所以这两者之间是不会冲突的,因为都是建筑学和设计,他们的思维是相互融合的。
在斯芬克的学习过程中,留学课程不仅提高了我建筑的专业能力,还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巧。反倒让我学大学课程更加得心应手,再去应对学校作业就更容易了。
比如我之前学的都是比较传统的建模软件SU,来到斯芬克后,我上了基础课,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到了rhino,更加前沿,且国外经常用的建模软件。
到了大五学校没有课了。上完线上基础课程和大师课,我就脱产来到斯芬克线下进行学习。
我更喜欢来到斯芬克线下,因为线上可能看完课就玩去了,但在机构里面还有其他同学,下课了还想和同学继续去讨论,遇到具体的问题也可以直接问老师去解决。
这里的氛围让我觉得学习效率特别高,最后那个作品集我和老师集中两个月就完成了。
02
藤校看重的背景活动实力,我是如何提升的?
竞赛助力思维提升,拿下两个一等奖
我的院校背景和GPA不是非常突出,想要申请美国藤校是有难度的。于是斯芬克老师帮我从背景上提升实力,为我帮我推荐了两个竞赛,并全程辅导我。
为了准备竞赛,我和斯芬克老师还有同学一起合作,经过长达4个月的努力,最终完成了一个作品集(above the sea海洋之上),并在两个竞赛中取得了一等奖和金奖。
这让我的信心大增,也大大增强了我的申请竞争力。
Above the sea(海洋之上)是关于一个集成式的建筑,地点位于马尔代夫。
斯芬克胡同学部分作品展示,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由于全球海平面上升,可能面临海水淹没问题。
我的思路是让居民在四到五个高层建筑里面生活,相当于一个城市,体量非常庞大,从而预防岛屿被淹没。
通过参与这个竞赛设计,我对建筑设计的创新思维有了一个质的提高。因为我之前做的东西是比较基础、传统的建筑类型。
我的思维得到了很大的拓宽,接触到了更多建筑选题,设计出了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
但大胆的想法最终还是要通过设计手段去实现。对于这样高难度、新潮的建筑,需要考虑到安全性及实践性。
那么在斯芬克老师的帮助下,我学到的最实用的是“参数化设计”,这个是非常贴合宾大要求的,通过数字参数来分析应对涨潮的变化,来优化我的建筑结构。
这将我的水平提升了一个高度,这样才能将想法付诸实践。
UCL大师课,学习新兴建筑理论
我在斯芬克参加了UCL教授大师课。这个项目是位于伦敦的,为了解决公寓旁铁路所带来的污染。
教授教我们用技术将建筑的污染降到最低,其中包括噪声污染和空气污染。
通过大师课的学习,我在建筑理论方面提高了很多,尤其是关于“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提高,最终也完成了我的作品集项目Deep Facade (深层次)。
从中我学到的“装配式建筑”理论是比较新兴的技术,之前我学的建筑构造一般都是钢筋混凝土直接浇灌,是很复杂的工序。
装配式建筑的零件都是已经设定好的,人们只需要像拼积木一样把它拼起来。
斯芬克胡同学部分作品展示,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大师课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感受到了国内建筑学和国外授课的明显区别。
国内的建筑学很大程度的注重建筑本身,我们都是在老师给的选题和想法上创作,相对死板。
但UCL教授的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引导我的想法,然后再告诉我应对的技术来给予我支持。
这是完全不一样的教学模式,让我在思维和理论学习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不再局限很基础的建筑模式。
03
如何做贴合宾大风格的作品集
根据需求安排老师,提供理论支持
在参与完竞赛活动和大师课的提升后,大五我来到线下,和斯芬克老师用两个月的时间最后精心打造作品集,这也是我比较满意的项目。
其中“参数化”设计是宾大很偏爱的,于是我也希望找一位有经验的老师在这方面辅导我。
斯芬克老师特地帮我安排了一位在“参数化”上颇有经验的老师辅导,根据我的需求帮助我完善作品集制作。
在做这个项目的初期,我对场地和建筑形态的灵感是比较枯竭的,老师帮我找了很多海边建筑的案例去参考,一起规划选题和可实践性。
斯芬克胡同学部分作品展示,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我的灵感来自一个海龟的纪录片,想要做出一些有意义的建筑来帮助濒临海龟。
我设计了一个基地堡垒,对海龟进行保护并提供孵化基地,地址选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
其中我遇到一个非常困难的点,就是风向、洋流对我场地的影响问题。设计海边建筑我从未想过这些,也算是我的一个知识盲区。
我不懂如何将一些自然因素的影响规划到我的建筑设计中,不然我的想法可能是很空的,没有数据支撑。
后面老师跟我说,可以通过“参数化”来改变。
斯芬克胡同学部分作品展示,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将这个自然因素的影响用“参数化数据”来体现,这样我的建筑设计有了数据支撑,变得更加可行和专业,最终帮我成功拿到了宾大的录取。
04
给学弟学妹们的申请建议
首先,留学整个作品集的准备过程是很漫长的,是一个持续不间断的过程,需要我们去有足够的耐心去坚持,不能懈怠。
比如说上各种各样的基础课,都对最后的作品集是有帮助的。如果前期没有好好学,后面会遇到更多的问题。
我觉得在斯芬克前期打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包括软件的提高,也有助于我在学校的课程学习。所以我最后两个月能顺利的完成我的作品集制作。
第二个点呢,我觉得一定要提前规划,了解院校的偏好和风格。
比如我当时就了解到宾大对于参数化的研究,那么斯芬克老师有这方面的经验,就可以好好的去有针对性的辅导。
千万不能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或者自己觉得这个好就去做,要了解学校喜欢什么还有根据它的课程设置,来加入特点到作品集里。
胡同学生活照
最后就是鼓励同学们多去参加竞赛、大师课等背景提升项目来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
其实我的成绩和院校并没有优势,那么我能拿到录取就归功于我的竞赛经历和作品集的打磨。
让学校看到你除了学习课程,也在实践上做了很多努力,优秀的作品集和活动经历可以弥补成绩上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