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简称港大)2026年QS全球排名第11,连续十年稳居亚洲前三。对内地学生而言,港大硕士学制短、学历含金量高、地理位置近,是“性价比”极高的留学选择,那么留学费用是否高昂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香港大学读研费用一览表,供大家参考。
一、学费篇
港大研究生分“授课型硕士”与“研究型硕博”两条轨道,学费逻辑完全不同。
授课型硕士(Taught Master)
这是内地学生最集中的赛道,1—2年制,自费为主,学费按专业差异呈“四档分布”:
第一档:人文社科/教育/法学,14—22万港币/年。常见专业如中国研究、语言学、教育学、社会工作,学费集中在16万上下。
第二档:理工/医学基础学科,18—28万港币/年。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公共卫生、护理均在20万出头。
第三档:商科普通项目,28—38万港币/年。经济学、市场营销、全球管理、会计、金融科技等热门MS学位,2025年普涨5%,已站稳30万区间。
第四档:MBA/金融/EMBA,40—58万港币/全程。港大金融硕士(MFin)2025年学费58万港币,分两次缴纳;MBA 58.8万港币,含海外模块;Executive MBA更高达78万港币,但受众以企业高管为主,不在本文重点讨论。
以上学费已包含实验室、图书馆、考试费,不含书本费与出国交换的机票住宿。
研究型硕士/博士(MPhil/PhD)
研究型学位以奖学金覆盖为主。自费通道学费极低:非本地生仅4.21万港币/年,与本地生持平;但绝大多数学生拿到的“港大博士奖学金”或“研究生奖学金”可全额减免学费,另给税后约3.3万港币/月的生活津贴,相当于一年39.6万港币,覆盖住宿与日常开销后仍有盈余。因此,若能拿到研究型录取,实际“学费”支出可记为0,反而有收入。
二、住宿篇
香港院校与内地最大不同在于“宿舍位”远远少于学生数。港大2025年全日制研究生约1.1万人,校内宿舍仅2000余个床位,优先分配给研究型学生及本科交换生。授课型硕士99%需校外租房,费用呈“三环梯度”:
校门口(西环/石塘咀)
步行10分钟到主校区,单间实用面积10—12㎡,月租7,000—9,000港币;若两人合租两房一厅,人均6,000—7,500港币。优点是省时、社交圈集中;缺点是楼龄老、电梯慢、隔音差。
地铁沿线(坚尼地城—香港大学—中环)
乘港铁港岛线1—3站,车程10分钟内可达学校,月租可降10%—15%。坚尼地城、西营盘、上环30—40㎡小两居,整租1.4—1.6万港币,人均5,500—6,500港币。2025年香港整体租金较2024年再涨4%,但坚尼地城因新盘供应多,涨幅被部分对冲。
远郊(九龙东/新界东)
沙田、大围、将军澳到港大需45—60分钟,地铁月票500港币,租金却可降30%—40%。单间4,000—5,500港币,适合预算紧张且能接受长通勤的同学。
综合看,授课型硕士若住“校门口+地铁沿线”主流片区,年租金支出7—10万港币;研究型学生如成功申请校内宿舍,单人间5,500港币/月,年租6.6万港币,双人间再降30%。
三、生活运营篇
香港生活成本“贵”在餐饮与交通,但学生身份可打开多重折扣通道。
餐饮
校内食堂30—45港币/餐,一天两顿校内+一顿自煮,月支出2,200—2,800港币;若三餐外食,普通茶餐厅60—80港币/餐,月餐饮费4,500—5,500港币。自己做饭可再降20%,但香港厨房面积小,多数合租同学选择“半自煮”。
交通
学生八达通乘地铁半价,巴士、小巴亦享折扣。住地铁沿线同学月均交通300—400港币;住远郊需跨海的,500—600港币。打车起步价27港币,每公里2.3港币,偶尔应急即可。
通讯/网络
手机卡“学生套餐”月费98—128港币,含60—80G流量;家用宽带与室友分摊,人均月费70—90港币。
书本与打印
港大图书馆资源丰富,核心教材可借,但老师常指定新版参考书。一学期买二手书1,000—1,500港币,打印0.4港币/页,全年杂项学习支出2,000港币足够。
医疗与保险
内地学生必须购买大学指定医疗险,保费1,200—1,500港币/年;校医院门诊50港币/次,转公立专科100港币/次,远低于社会价。
社交与旅行
港大社团活动多,一次夜船聚会或离岛徒步人均300—500港币;期末后去泰国、日本短途旅行3—4天,预算4,000—5,000港币。若控制在每学期一次,全年旅行预算1万港币已很宽裕。
把餐饮、交通、通讯、杂项、社交全部加总,授课型硕士“活得动”成本约5—7万港币/年;研究型学生因宿舍食堂补贴多,可再降1万。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香港大学读研费用一览表的相关信息,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责任编辑: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