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进入高三的那年,我真的觉得压力好大,艺高、高考都太卷了!
我想给自己换一个赛道,去留学。
当时我很焦虑,天天纠结这个问题,因为一旦留学准备的不适应,高考课程也落下了,就什么退路都没有了……
01
挣脱艺考束缚,在斯芬克全日制继续追梦
我一直不太认可国内的艺考集训理念。我身边有一些天赋很好、童子功深厚的同学,集训后的成绩还没零基础的好,集训和艺术创作有很多冲突的地方。
而且艺考分数线一年比一年高,竞争激烈,培训模式压抑。我很确定,这样的升学方式不是我想要的。
纠结1个月,我终于下定了决心
我想去留学,可一开始父母并不支持我。因为我从小就在体制内学校,连国际学校都没读过,他们怕我短时间内没办法适应,希望我再规划一下,到了研究生再出国。
而且这时候距离递交申请已经不到一年了,时间比较紧迫。
真的很纠结,一方面是带有不确定性的留学,一方面是一考定终身,丝毫没有容错率的高考。
我待在家里想了一个月,终于下定了决心:我要脱离体制内艺考学习!
有了决定之后,我果断入读了斯芬克全日制学院,因为在这里可以同时学A-level、BTEC、作品集,用最快的速度系统化准备留学。我任何时候都可以在校区做项目,这样的学习环境父母也更放心。
02
23小时连轴转,我的纯艺突围之路
我真的不是一个特别会规划时间的人,突然转轨到留学,要学那么多东西,还是有点懵。但我能做的就是一直学、一直做。
很夸张,一天能学23个小时
冲刺留学的这段时间,我基本上是家←→全日制两点一线地跑。
因为我打算英美联申,所以同时学了2门A-level + BTEC +观察绘画,忙着上各种课。
为了加快进度,全日制老师会帮我做详细的课程规划,比如一开始建议我学A-level摄影,因为这是上手最快的科目。不过学了一个月之后,我觉得自己真的不擅长摄影,老师们了解情况后就马上给我调换了更适合我的3D。
当时做项目几乎都是连轴转的情况,但全日制校区学习时间灵活,可以24小时待在里面,最夸张的一次我一天23个小时都在校区。
曹同学创作过程图,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最难的不是时间,是思维转变
刚从艺考转到留学的时候,我总是有点不适应。比如我的sketchbook怎么画都不好看;做项目的出发点总是抒情,没有辩证观点。
海外院校很看重项目选题,尤其是英国院校还需要你有辩证观点、完整的项目制作过程。
还好全日制的创作氛围非常好,大家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一起交流碰撞,能很好的激发我的创作灵感,老师们也给了我很多信心。
开始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老师会给我看很多案例,看优秀作品是怎么调研、怎么选媒介的,让自己的思路一点点打开。
和老师们沟通进度
比如我从小学小提琴,演奏的时候旁边总有人说:古典乐比较高雅,听不懂就是听不懂。之前对这样的观点我不会有什么思考,但有了辩证思维的概念后,我想做一个项目去打破观众的偏见。
曹同学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我想举办一场“非传统”的小提琴演奏会,把它录制下来。但全日制老师跟我说,既然录制下来了,就可以选一个形式放映,同时还给我推荐了很多纪录片做参考。这个建议给了我很多启发。
我的演奏会没有指定乐谱,而是根据现场观众的反应、我的心情决定,每个乐章还都有一个装置。装置、观众、演奏、整个空间,构成了我的项目内容。
整个项目越做越丰富,我对纯艺这个专业的认知也不一样了,纯艺可以做的内容非常非常多。
03
爱丁堡大学大二直录
找到得分点很关键!
在选校的时候,我很早就定了伦敦大学学院、爱丁堡大学、格拉斯格艺术学院,后来又加了伦艺-切尔西、伦艺-圣马丁,我觉得既然申了,就去冲刺最好的。
但我也没想到可以拿到爱丁堡大学的大二直录!
能拿到这个结果,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全日制老师给我做了完整规划。
曹同学创作过程图,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搞清A- level、BTEC的得分点!
在我的第一堂国际课程上,老师就详细给我看了考试得分点。那时候我还有点懵,感觉好难。但后面做的多了自然就理解了。
其实A- level和BTEC的得分逻辑是类似的:说明自己的灵感来源,项目出发点→进行广泛而有目的的调研→确定创作想法→进行初步实验→在实验中反思→进行下一步实验→用作品和观众进行交流。
这个过程中,全日制老师的要求很高,会带我反复梳理内在逻辑,我的A- level项目都做到了100页了,但每一内容老师都会看,再提出针对性调整意见,还会反复构思不同板块之间的衔接关系。
经过这一套流程,我的BTEC拿到了distinction,三门A- level拿到了A*AB。
这样的项目思路同样适用于作品集,尤其是英国院校非常喜欢看到作品集里的逻辑性,一步步推导的过程。
斯芬克冬校,提前感受英国文化
虽然申请时间已经很紧张很紧张了,但我还是参加了斯芬克的A- level冬校,我本来是想去冬校玩一下,调整一下紧张的节奏,没想到最后收获很多。
首先是给我们上课的海外教授非常专业,给了我很多纯艺方面的创作建议,带着我们做大尺幅的创作、集体创作,每天都跟我们一对一交流辅导,整个过程特别充实。
然后就是,我在这里接触到很多全新的理念和文化,比如有一个冬校的同学做了一个人与自然联合的主题,教授就分享到英国有一个节日就是所有人打扮成植物的样子,跟这个主题特别契合。
曹同学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在斯芬克学习纯艺的过程是充实的,我喜欢在这里的每一天。
相较于之前的高中生活,我在斯芬克同样需要完成大量作业,甚至需要更强的思维深度。
幸运的是,专业课的老师们经验丰富,循循善诱,引导我一步一步倾泻自己的灵感,教会我的不仅仅是每一件作品本身的逻辑,更多的是独立思考和实践的能力。
很幸运也很感激在斯芬克邂逅了很多有趣的老师和朋友,我会记得我们一起赶作业熬的每一个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