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我的申请季,虽然起步较晚仅有6个月的时间准备作品集。
但凭借对建筑的热爱和清晰的规划,我还是成功拿到了伦敦大学学院(UCL)、香港大学等录取。”
01
留学动机:探索更广阔的建筑视野
我最初萌生留学的想法,是希望"见见世面"。
我不满足本科的建筑基础学习,西方是这一领域的发源地,我渴望去源头学习,了解不同的体系和方法。
英国悠久的历史和欧洲建筑的魅力深深吸引了我,尤其是UCL在建筑领域的先进理念——既创新又务实,能够将前沿理论与实际应用完美结合。
我很喜欢探讨人文与建筑的研究,尤其是绿色生态建筑。
我认为留学能带给我更国际化的视角,尤其是UCL的Bio-Integrated Design专业尤其吸引我。
它关注绿色生态与建筑的融合,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正是我未来想深入的方向。
02
时间紧张
斯芬克的高效规划是关键
我的申请时间非常紧张,从大四暑假才开始准备作品集,到次年1月提交申请,只有短短几个月。
虽然时间紧迫,但通过合理规划和老师的帮助,我最终完成了4个高质量的项目。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早开始当然好,但效率更重要。
如果时间有限,高效执行和明确目标同样能带来成功。因为我很明确知道自己要去研究的方向,于是我的选题也很有效率,专注于绿色建筑的思考。
在老师的帮助下也为我节省了很多时间,有针对性的学习相关知识。
郭同学摄影作品
斯芬克大师课开拓视野,面试辅导助力上岸
能够拿到offer,UCL的大师课和老师的帮助功不可没。
通过斯芬克UCL大师课,UCL的教授强调图面表现的重点突出,颠覆了我过去"填满画面"的习惯,让我学会用更简洁的方式传达核心思想。
这也我第一次完整体会到了国外教授的授课方式,也学校到了很多新兴的理论。
尤其在排版与软件提升上,老师细心指导我优化作品集的逻辑和视觉效果,并学习了新的参数化工具,让我的设计更加专业。
最后针对UCL的面试,斯芬克老师贴心帮我去官网查询了教授的喜好,并且根据往年学长学姐的经验帮我梳理了项目亮点和专业理解,让我在交流中更加自信。
因为准备充足,基本上所有问题都有涉及到,尽管是全英文口语交流,但我还是可以从容应对,最后很快也顺利拿到了offer。
03
是什么样的作品集能够拿下UCL录取
老街区改造建筑方案,体现建筑与生态的碰撞
我的作品集聚焦建筑与生态的结合,这也是UCL看重的方向。
其中我最满意的项目是关于老街区改造。因为我自己本身比较喜欢这一方面,从小就对这种建筑的社会问题会去关注。
而且我认为建筑设计师的任务之一是需要去解决这些问题的。所以我对于建筑与人文类方面的结合比较感兴趣,我觉得这样的题材也比较有内涵。
我了解到UCL的新增专业Bio-ID有建筑学硕士位 (MArch) 和科学硕士学位 (MSc) 可以根据喜好和未来就业方向在申请的时候自行选择。
郭同学建筑模型
这个专业结合了生物技术,数字建模和制造三个领域,致力于创造一个全新的,可持续的建筑环境。
于是我选择了老街区为设计主题,提出可行的改造方案,来体现我对建筑和生态的思考。
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设计,通过分析街区问题,把先进的生物技术引入到建筑设计中。
将生活与生态的环境有效的结合,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目的。
其中设计聚焦几个关键节点进行改造,既保留了历史风貌,又融入了绿色生态理念。
老师帮我梳理了思路,从宏观规划到细节落地,让项目逻辑清晰且具有深度。
郭同学作品集节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抽象与概念的尝试:百年孤独
第二个项目我做了不一样的尝试,将建筑与人文结合,从文学中汲取灵感。
我将《百年孤独》的章节转化为建筑语言。通过参数化设计,我创造了充满象征意义的空间,探讨虚拟与现实的交织。
这一项目展现了我的创造力和对建筑叙事的理解。
这个作品通过空间语言去表达书中关于社会与建筑的思考,这是一个比较抽象、创新自由发挥的作品。
虽然很新潮,但是以我自己的能力很难落地表达出来,这是我遇到比较大的困难。
郭同学作品集节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但在斯芬克老师的帮助下,我学习到了很多实用的技能。
老师教会了我如何用软件高效实现设计想法,这也是国内本科教育中较少涉及的领域。
其中包括很关键的参数化设计的应用,帮我解决了传统手工难以完成的复杂结构问题。
有了参数化设计,我对于文学作品中的建筑表达就更好构建了。
该项目作为一个古老的城市更新,旨在将地方与邻里和区域关系联系起来,来促进社会的发展。
这体现了我对于建筑与社会的思考,将人文与建筑结合,非常贴合UCL专业的设置。
04
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首先希望大家能够高效率规划留学。
虽然我在短时间内打磨好了作品集,但还是建议大家尽量尽早开始规划。时间越充足,作品集越能打磨得完美。
第二点就是建议大家要明确专业方向,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如人文、生态、参数化),并深入挖掘。最好贴合学校喜欢的风格和领域。
比如我了解到UCL关于绿色生态的研究,于是选定了关于老街区的改造。
建议大家最好精细化自己的专业细分,这样也可以高效短时间内有针对性的完成作品。
第三点就是建议大家注重逻辑与表现。
作品集不仅要创意新颖,还需清晰的逻辑和专业的表达。
虽然国外很注重个性发展,但千万不能为了创新去尝试太小众的东西,建筑还是需要落地实践,能够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最后,我想说:热爱和坚持是申请的核心。即使时间紧张,只要目标明确、全力以赴,结果一定会如你所愿。
希望我的经历能为你带来启发,也祝愿大家都能拿到理想的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