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工程(MA/MSc Innovation Design Engineering ,IDE)是皇家艺术学院和帝国理工学院的联合开办的双学位专业,所以在面试环节,两个学校的老师都会在。
在面试的20分钟里,皇艺(RCA)老师坐的“稳如泰山”,反而是帝国理工学院(IC)的老师对我充满了兴趣。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IC老师笑的那一瞬间,我连收到Offer时的反应和庆祝方式都想好了……
遥想刚上大学时的我,根本不敢想我最后竟然会选择去英国留学!竟然还能拿到RCA和IC双学位专业的录取!
这是一条原本不在规划内的道路,那我为什么还会选择?
01
从实际出发
找到适合自己的院校
从刚开始考虑留学,到最后决定申请皇艺&帝国理工的双学位,我其实犹豫了蛮久的。
最早这种想法是在我实习期间,从我接触到的人和事中,我意识到,我需要去海外再丰富一下自己的履历,寻找更适合我的方式。
因此,留学,成为我新的选择!
选校时我都看重什么条件?
我首先是对地理位置有较高的要求,我不想去太冷的地方,也不想去阴雨绵绵的地方。
我需要一个宽阔舒适的环境,能够让我多出去转转,从而来启发我的设计灵感。
虽然现在网络很发达,但我还是想到更前沿的地区做设计。
朱同学作品节选,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除此之外,我还会去了解院校的教学风格。
刚开始我想去金匠的时候,我会去小红书、官网等平台了解院校课程以及学长学姐的分享。
自从了解到金匠是每天都要给我上课之后,我就不想去金匠了,开始看其他院校的教学风格。
最后综合考虑下来,我觉得皇艺和伦艺是我的第一目标院校。
我不知道美院的学生,尤其是我们国美学工业设计的学生都有哪些专业可以选择,因此,在来到斯芬克之后,开始找老师了解意向院校的专业以及特点。
最后出于对院校排名以及双学位的优势和专业发展前景的综合考虑下,我最终将目标院校和专业定在了皇艺&IC的创新设计工程专业(MA/MScInnovationDesignEngineering)。
朱同学作品节选,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02
从国美➡皇艺
IDE真的太适合了
这个专业对我来说跨度并不是特别大,无论是在设计能力上还是工业建模上我都是有一定的基础的,在申请时,我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
国美上课模式=海外院校授课模式
我们国美会有小学期,小学期是会由海外教授来授课的除此之外,在一些课程设置上以及部分老师授课的风格上,跟国外院校有点像。
就比如说我们在大二的时候就像金匠一样,先上课,然后做一些小的作品出来,在毕业的时候出一个大的作品。
然后大三的时候我们的上课模式又比较像皇艺和伦艺书的,每个学期要求学生出一个东西,在这期间不会每天要求做什么,只需要在每月或者每周的某个时间节点,跟老师同步一下进程以及当下遇到的困难点就可以了。
比如说我这两天我就想去安排自己的事情。那就可以先去把四天的任务缩到两天去做,把其余更多留给自己自由安排。
朱同学作品节选,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总体上来说,我认为我们国美的学生已经非常适应海外院校的思维方式和做项目的方式,所以在申请期间做项目的时候,也不会觉得很奇怪。而且,我觉得我们会更快地适应海外的教学模式!
将美院风格劣势转变成申请优势
要说申请皇艺和帝国理工双学位的时候,我最害怕的是什么?那想必一定是排名!
单申皇艺的话,我肯定不会担心我们国美排名的,但我申的毕竟是双学位!还有帝国理工院校那边的意见要参考,而IC对GPA有着比较高的要求,我当时真的蛮紧张的,所以也在努力提升GPA。
除了院校排名之外,更重要的问题是,就是在美院教育下的我们,作品产出效果跟理工类院校想要的不太一样,我们美院的学生做出来的作品在表现力上会更强一些,而理工类院校会更重视落地性。
朱同学作品节选,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但我也在想把这个劣势转变成优势,用更艺术的形式将我的作品展示出来。
从offer结果上来看,这个转变效果确实也还挺不错的。
在我拿到offer的时候,斯芬克的老师就跟我说,我大概率会是皇艺IDE这个专业里十个人里面唯一的一个偏向艺术的学生了!
03
我的作品集是怎么俘获面试官的?
我不知道国美的其他专业是什么样子的,但我们工业设计专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学校没有设限。
而且我们专业就是老师的干涉相对较少,我们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有非常多可以自由去探索的机会。
朱同学作品节选,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利用技能展现发展潜力
在斯芬克的时候,老师也不并限制我们,因此,我的作品集做什么的都有。
但从作品集上看,我可能不是很精于一个方面,但又感觉好像什么都会点,技能还挺全面的样子。
在做作品的过程中,使用了蛮多的软件技能的,比如3D建模、编程、场景建模、装置搭建等,借助媒介或者软件,使得我的作品更加丰富,也展示了我拥有更多课程行和发展潜力以及不受限的潜质。
我一共做了5个项目,其中一个是大师课的产出、另外一个是商业实践课的产出,还有三个是在斯芬克开的新的作品集项目。
朱同学作品节选,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缺落地项目?斯芬克商业实践带我冲!
我的作品集里关于落地性的内容比较少,斯芬克老师就给我安排了一个商业实践的项目,让我能够有落地性项目的产出。在这个商业实践项目里,我是做了一个APP。
这个APP是一个结合了线上线下打卡活动的,在做的过程中,不仅巧妙设计游戏环节,还使用数据分析,分析用户的各种相关指标。
当时给这个玩法取的名字叫拼碎片,我用了一个拼图的形式让用户完成打卡。
朱同学作品节选,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从这个课程中,我能明显感觉到老师是从思维帮我们改变,让我们学会落地的项目应该怎么做,或者是从哪个角度先去切入,考虑应该怎么符合商业落地的一个流程的。
这个项目算是我几个项目中比较落地的一个,对我的帮助还是非常大的。
04
面试没有固定答案
我在面试的时候,发现很多问题都是发散性的,怎么回答都不会错,老师只是为了看你是否跟他们匹配而已。
面试时,老师们问的问题,很多我在斯芬克的时候,老师都已经帮我提前模拟面试好几次了,因此在回答的时候非常顺利。
朱同学作品节选,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在面试时,老师更多的是想听在这个项目中所能体现到的你对这个事情、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的观察和思考。而不是单纯地讲述这个作品集的内容。
而且,在回答时还要注意体现出自己在专业拥有无限的可能性。无论是在学习的技能上还是项目作品上,都有凸显这一特点!
其次,就是展现出在即所拥有的,海外院校比较重视的领导力、凝聚力、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面试时,学会灵活地回答问题,找到老师重复说到的词,对此进行拓展,也许会有说不定的效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