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没有留学成功,研究生我又续上了!
从双非到“藤校”,这不仅仅是我对自己一年多准备的奖励,更是对我从高中就存在的梦想的一种追逐。
01
为什么要出国读建筑?
作为一名本科就在国内读建筑专业的学生,能够拿到美国“八大藤校”之二的哥大、宾大以及英国AA建筑联盟学院等7所名校0ffer,我还是非常开心的。
从发现自己在设计上有些天赋的时候,我就打算学艺术。最开始想着去画室学习,考虑后面走艺术。但当我到画室以后我才发现,国内美术考试的氛围一点都不适合我。
最开始以为国内走艺术会轻松一些,没想到不仅没有轻松,反而更卷。如果想申请国美、央美之类的院校,我第一次都不一定能顺利考上。
因此,也开始考虑出国留学。当时艺术留学的机构都找好了,选的也是建筑专业。但最后因为一些没有办法克服的客观因素,放弃了出国,选择在国内上学。
倪同学作品过程图,未经允许,不可转载使用
国内外教育模式的差异,发现考试制度并不适合我
在读大学期间,我愈发地感受到国内的教学制度不太适合我。虽然我的GPA成绩还不错,80分以上。但实际上我不是特别擅长考试,读研的话,国内的考研很难一次就能取得好的结果。
考试能力不行,但我动手能力比较强啊,尤其是在设计上面,表现力还是非常不错的。而国外研究生的申请也是看的作品,因此关于出国的想法又重新被我“捡”了起来。
当然选择出国也不仅仅是因为理论的考试和动手制作的差异,在专业深度上和风格上我也是更喜欢海外院校一些比较前沿的教育理念,对探索学术性和前卫思想有着极大的渴望。
倪同学作品过程图,未经允许,不可转载使用
在这些影响因素下,我十分确定我要出国继续读建筑!
02
选校时都有哪些考虑?
英美两国的教育质量的优秀也是在国际上有目共睹的。因此我十分迅速的确定了我留学的国家——英美。
这两个国家教育质量都不错,但还是有所差异的的,尤其是在作品集的调研和结果上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而且学制也不一样。
在我的了解中,英国的研究生的学制较短,适合想快速进入工作环境中的人群。美国的建筑教育在理论和社会议题上面会具有研究,学制相对较长,适合想多积累知识和能力的群体。
单看这个我其实也很难抉择出来要具体申请哪个国家。于是在申请英美两国建筑比较厉害的院校之外,我还跟老师了解了一下这些院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至于找到更适合自己的院校。
倪同学作品过程图,未经允许,不可转载使用
AA/宾大/哥大/南加大建筑专业的特点
AA的DRL专业、宾大的MSD AAD专业、哥大的MSAAD以及南加大的MARCH和罗德岛的MARCH专业他们都具备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那就是——都具备跨学科设计的特性,都有一定前沿性&先锋性。
但每个院校在建筑课程中的侧重点并相同,反而都各具特色:
AA/宾大/哥大/南加大/罗德岛课程不同点:
- AA的DRL探索的建筑是动态的,机器控制的,变革性的,旨在以新兴技术突破建筑设计的极限;
- 宾大的MSD AAD 利用批判性思维学习哲学/美学等相关理论,使用数字制造进行复杂的形态学实验;
- 哥大更关注叙事性研究,会关注殖民&气候等议题;
- 南加大的MARCH关注可持续建筑&未来城市设计&文化遗产保护;
- 罗德岛更强调材料探索,艺术表达和概念实验。
虽然了解了院校的这些特点,但当我真的拿到了7张建筑名校Offer的时候,我真的很难完全下定决心选择,毕竟这些学校的专业对我有着不同的吸引力,所以我还在纠结中。
但了解这些院校的特点,对我在制作作品集时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倪同学作品过程图,未经允许,不可转载使用
03
在申请藤校时,我都做了什么?
作为双非一本的学生,在院校背景上我没有特别大的竞争优势。因此,我在实习、竞赛等背景提升方面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同时,也在努力耕耘我的作品集。毕竟,作品集是最能直接体现我个人能力水平的作品。
弥补知识不足,学习软件技术
来到斯芬克之后,老师就根据我的实际情况在做第一个作品集的时候,还上了一段时间基础课,帮我补足所欠缺的那一部分专业知识,提升我在建筑方面的专业水平。
在这期间我还上了参数化的软件技能课程。我本科是建筑学的嘛,但我当时并没有报学校里面参数化的课,因为我个人对参数化不是那么感兴趣。但来这里因为做作品的之后,我还学会了这个技能。
从院校特点出发,用作品彰显与院校的匹配度
我一共是做了5个作品集。每个作品都是不同方向的,也代表了我对不同社会现象的思考。
我在设计图书馆、南头古城、社会住宅等作品时,从当下社会现象出发,关注社区经济割裂感、城市化主题等问题,从历史维度理解建筑类型的演变过程,比较符合大部分藤校设计学院的研究课题背景。
整体来说,我的作品集项目能最大化展现我对当下环境灾害&城市发展问题的关注。
倪同学作品过程图,未经允许,不可转载使用
在做作品的时候,充分发挥了自己学生很强的动手能力,在作品集里也放了很多制作的非常精细的手工建筑模型,还用作品向招生官展示了我扎实的基础,对建筑结构理解比较到位,在作品里中通过大量建筑细节剖面进行节点构造的展示。
再加上我本身有比较良好的建模习惯,虽然一开始在项目逻辑和图面表达上都有较大欠缺,但这一点也正是老师在课程辅导过程中重点提升的部分。
最终在老师的帮助下,展现自身在调研分析,形体生成,细节深化,图面表达等部分都具备的扎实的综合能力,满足藤校建筑对专业能力的要求。
参加竞赛和实习,丰富背景实力
想要提升背景实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参加竞赛,用将想证明自己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实力,以及参加专业的实习,用在企业实习的经历为自己完成背书。
我就是参加非常多的竞赛,还获得了同济大学国际建造节主题三等奖、UIA 霍普杯的优秀奖、“天作奖”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的佳作奖等奖。
倪同学作品过程图,未经允许,不可转载使用
之后,在大五期间,我还参加了两次建筑专业的实习,在实习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难题,最后也都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了解决。可以说正式这两段实习经历让我获得了宝贵的行业经验,并对我的作品集产生了积极影响。
尤其是在KPF实习的时间里,对我的帮助很大。
在KPF那里干的都是很大的项目、超大型的综合体,他们都有很丰富的职业经验。而且很多人也是从海外留学回来就职的,大家很喜欢跟我聊了一些关于留学的注意事项,让我从中学习到很多在学校难以接触到的内容。
04
讲在最后的注意事项
通过我的申请经历来看,我认为藤校想要的人才应该具备技术力、美学基础,以及热爱建筑等特质。所以想要申请藤校的学弟学妹们都可以从这几方面提升一下自己。
像我一样都是双非院校的学弟学妹们,可以跟我一样在申请过程中找个专业的负责任的机构,老师帮我们做好规划。这对我们的申请过程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尤其是在背景提升和作品集上面能够有很大的帮助。我就是在老师的建议下参加了很多竞赛,才能提升个人背景,顺利拿下藤校的offer。
尤其是在申请时更是会提醒我,不会让我错过关键时间节点。
整个申请过程,我只关注我的作品和文书,其他什么节点可以干什么事情都是有老师来提醒负责的,十分省心。
最后,就是希望我读研究生的时候能够多读一些关于建筑、美学相关的书籍,继续提升我的专业素养。
在此,也祝愿大家都顺利的拿下理想院校的Offer,开启新的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