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学生包揽哈佛/MIT/剑桥/UCL……秘诀竟然只有一个字:聊!

播报文章
2022-07-25 17:46:55 来源:新东方斯芬克 阅读量:2983
A+
A-

在22申请季,SFK空间科系导师张老师的学生们接连拿下剑桥大学本科直录、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建筑名校库伯联盟学院本科等等“重量级”录取。

而当提起自己是如何成功指导学生的,张老师给出的回答精简起来就是一个字:


Yunyu Zhang

斯芬克空间科系导师

导师背景:

研究生:南加州建筑学院SCI-Arc 建筑学硕士

XNO.ARCHI 建筑设计工作室联合创始人

指导学生斩获:

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剑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库伯联盟学院等

01 拿到MIT和库伯联盟的录取

他们的成功该如何复制?

首先从22申请季的案例切入,张老师详细解释了今年拿到重磅录取的同学们所拥有的一些亮点,也是未来想要申请建筑名校或者名校建筑专业的同学们值得学习和参考的地方。

麻省理工学院MIT 研究生录取 戴同学

戴同学本科在香港城市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但他一直对建筑都有浓厚的兴趣,并决定在研究生阶段申请建筑专业,深入学习。

基于这样的情况,张老师对他的指导分为了两个主要的方面:

一方面,从他擅长的计算机专业入手,去引发他思考计算机在建筑行业可以发展出的各类优势,例如一些人工智能在建筑界的运用等。

另一方面,也因为他本身不是建筑专业的学生,所以也要进行建筑学本身的理论和知识的教学。

戴同学作品集节选,学生作品集未经授权禁止一切形式转载

张老师在和戴同学的沟通中还了解到他对摄影也有很大的兴趣。

张老师认为戴同学最初对建筑学的喜欢,更多的是在感性认知上的,但通过他拍到的很多香港城市的建筑,也有助于加深他对于建筑学科的认识和观察,这样的习惯是很有利的。

于是,结合他的爱好、专业、建筑,张老师将他的这些潜在优势组合在一起,让他在申请中最大化展现自己所具备的素质,最终成功拿下名校。

库伯联盟学院 本科录取 胡同学

胡同学是申请建筑专业本科的学生,她有一些艺术基础:她有音乐基础,会作曲,同时也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其次,她参加过一些国际性的比赛,申请背景相对比较优秀。

针对她想要申请的库伯联盟来说,学校对学生的考察,希望更多的看到学生在建筑学方面的潜质,怎样将她的艺术基础转到建筑天赋,是张老师要帮助她做的最重要的事。

胡同学作品集节选,学生作品未经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使用

以她的音乐基础为例,因为音乐在一定程度可以反映个人的逻辑能力,对音乐结构性的把握也可以转嫁到建筑上来。于是,在教学中,张老师就帮助她挖掘出来更多学校想要看到学生拥有的潜质。

除了今年拿到优秀录取的同学,张老师针对零基础的同学也提到,SFK会提供一整套的课程体系去帮助学生逐步成长,并且对于想要申请到名校的零基础学生,张老师认为需要具备两个素质:

1.一定要能吃苦耐劳

2.愿意理解老师的建议和勤于和老师交流

对此他指出,作品集所体现出来的不仅是学生的专业能力或者天赋水平,其实也是他的学习能力。作为老师,他在这其中更需要做的,就是去发掘每个学生的不同的优势,然后让它们发挥出来,所以学生们的领悟能力也很重要。

02 “作品集至少要花800-1000小时”

带学生“遛弯”“唠嗑”打开思路

在针对本科和研究生的指导方法上,张老师表示,虽然学习阶段不同,但也有重叠的地方:

“首先,我要帮助他们明确为什么要申请这个学校?为什么要学习建筑?只有有了非常明确的目标,才能在准备作品集的有限时间内发挥最好的状态。”每个学生刚来SFK时,张老师都会花时间和他们沟通、交流,然后让他们更加清晰目标。

其次,本研申请也有各自不同的地方。

针对本科申请因为学生们现阶段还是高中生,对于建筑专业可能尚未形成非常专业的认知,所以在申请时要更多的展现自己对建筑专业有继续钻研下去的兴趣和决心,不能只把认知停留在表面;

研究生申请,很多本科国内的学生会遇到思维不够发散的问题,那么在申请时,张老师首先要帮助他们转变思维,以更好的适应国外的教育,同时也能够提高作品本身的表现力和深度。

思想上和认知上准备好了以后,就是作品集制作的具体环节

在这个阶段,张老师通常会先告诉学生们:“你要准备一份好的作品集,至少需要800-1000个小时的投入时间,你一定要确保到最后自己是有这么多时间是在投入做作品的。”

张老师和22Fall学生们的课堂

在这个过程中,张老师也会不断的为学生们拓宽思路,他采用最多的方法,就是“聊天”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张老师始终认为,思路打开很重要,并且不局限在建筑方面。在他看来,建筑设计涉及的面很宽,例如建筑和音乐、服装、交互、游戏甚至是纯艺,其实都可以跨界和交织。

虽然这些交织领域也不需要特别深入的了解,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将思维发散开来还是相对有困难的。

所以,张老师经常会带着学生在校区,或者在市区街道上“溜达”,去看街上一些大师们的建筑,然后告诉他们这是什么样的建筑师、他可能在某一个时代也受到了某些艺术家的影响等等,边走边聊,话题也不仅仅是建筑,也会聊别的领域的作品,包括舞蹈、纯艺绘画等等。

这样的作用就是可以让他们建立起对整个艺术方面的认知,同时也让他们对身边生活中的一些艺术能够有更深的理解,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的习惯,从各种各样的细节里去找到自己的思路,如此一来才能更好的发散。

03 从南加州建筑学院得到太多影响

如今也在不断影响着他的学生

张老师如今在建筑专业教学上的很多方法和思路,都离不开自己当初在南加州建筑学院(SCI-Arc)学习时受到的影响。

在SCI-Arc有一个不成文的要求:所有授课的老师一定都要有自己的工作室,这也就意味着他们都有自己明确的建筑学研究方向,除了在课堂上不断输出知识传授学生之外,还会继续自己在本专业上有着更加精尖的研究和努力。

这一点也给了张老师很好的启发,让他自己在现在的日常教学之外,也会不断加深自己的研究,同时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是一种从学生那里得到启发的过程

SCI-Arc给张老师另一个影响就是,在其严谨的教学基础之上,对于学生的思路引导非常开阔。这也是为什么张老师在教学中会不断以开发学生的思路为主,引导学生拥有自己对于建筑学的理解和观察。

今年跟着张老师学习拿到OFFER的学生们,对他也都有着很高的评价,在他们心里,张老师有着一份老师的“威严”,更有着那种在专业道路上为自己指明方向的“引路人”之感,纷纷在前往梦校之前给他写下了感谢的话语:

余同学

剑桥大学-建筑本科直录

张老师总是穿着一身黑,有一种捉摸不定的沉稳。在这黑衣的外表下,他总能不时捕捉一些多彩研究方向——甚至不惜放弃现有的进度重新返工,但他却对整个项目的尺度有极其清晰的把控,我们便这样一直游走于“发散思维”与“做实事”的之间。

偶然和下一届的学生聊到,张老师颇有分寸感。我也常常烦恼于听不懂他那“虚无缥缈”的话,以至于偶然理解了五成意思都能让我高兴好一会。

但他绝不是难相处的那类老师,我们常常一起去吃晚饭,期间听他聊各种当今实事。我想,每次听懂个三成,与他呆上三天,或多或少能参透他的那些道理吧!

戴同学

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研究生直录

20年初我回香港以后就再没有线下和张老师见过面是一个比较遗憾的事。我不是很会形容人,总的感觉大概就是张老师是一个很好说话的人,聊天方式也没什么代沟感,也是会熬夜的人,所以电话指导经常约到半夜。

我觉得他最大的帮助就是虽然偶尔会催,但大部分情况下都非常信任我,放任我自己去“拖延症”、去各处找想法、去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

当然他也在做法、效果方面给了很多非常关键的建议和指导,以及很多有价值的例子,其中有一大部分我都记住了或者收藏了会回去翻出来看。

最后还有我主动问的或者闲聊中提到的一些与作品集无关的领域、行业问题他也非常乐意分享他的看法。

1
内容纠错
本文关键词: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最新资讯

英国交互设计艺术留学双学位院校推荐

为专业选艺术院校,还是为排名选综合大学?这个困扰无数同学的择校难题,如今有了更聪明的解法。双学位项目的出现,恰恰打破这一僵局——既能借助综合大学的国际排名(毕竟前百综大在上海、香港落户或海外工签移民上更有优势);又...

2025-10-17 18:10

阅读量:32

哪个国家出国留学工业设计比较好?英美德日设计魅力与教育特色!

对于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出国留学无疑是一次宝贵的成长机遇。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在工业设计领域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在那里,你将接触到世界前沿的设计思潮,从德国的包豪斯理念到北欧的简约主义,感受...

2025-10-17 18:10

阅读量:34

日本留学美术作品集准备全攻略

日本美院的作品集考核核心,是通过作品看到学生的「创作思维」和「可能性」。不同院校的偏好差异极大:比如东京艺术大学看重「传统技法功底」与「社会议题深度」,多摩美术大学偏爱「先锋概念」与「跨媒介实验」,武藏野美术...

2025-10-17 17:10

阅读量:34

留学选校|日本最好的服装设计大学——文化服装学院

日本文化服装学院尤其重视服装的“工艺”教育,与那些更注重设计和“concept”的英国院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里,学生可以深入学习服装制作的各个环节,从设计到打版,再到裁剪和缝制,每一环节都力求精益求精。一.核心专业:...

2025-10-17 17:10

阅读量:30

为您推荐
热点关注
本月
半年
一年
内容纠错
内容旧,有错误
虚假内容
涉嫌侵权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