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 Li
斯芬克工业交互科系导师
导师背景:
本科:深圳大学 工业设计专业
研究生:伦敦传媒学院(LCC) 用户体验设计专业
spin master国际玩具设计大赛 一等奖;中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 二等奖;洛可可工业设计公司 产品策略部门;福特Ford汽车设计公司 交互设计部门;阿里巴巴Alibaba Group 交互设计部门
学生录取院校:
RCA / UAL /爱丁堡大学/ACCD / 卡耐基梅隆大学等
我自己大学读的就是工业设计,在本科阶段就对交互设计有了了解。包括我自己在参加一些工业设计国际的竞赛时,接触到的一些项目其实和交互方向里的服务设计专业非常相近,激发了我很强的兴趣。由此就开启了我和交互设计的“不解之缘”。
01
LCC教授怎么上课
我就怎么上课
有了深入学习交互设计的打算后,我的研究生申请上了英国交互方向专业数一数二的伦艺-伦敦传媒学院(LCC)。这段学习经历对我来说非常受用,不仅是专业知识上,教授的教学方式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影响,包括我现在自己带学生也在采用当时教授的教学方法。
LCC教授给Li老师的特制新年红包
对于我们这些设计专业来说,很少有一成不变的理论知识,所以很多东西是不固定的。而且每个人的项目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尤为重要。
国外教学中的tutorial形式是我非常认同的、对学生很必要的学习方式。以我自己在LCC学习的经历来说,教授都会使用tutorial和presentation的上课模式,所以大家都要学会不停的和小组成员、和老师反复讨论,会有很多的小组合作项目。
LCC课堂上教授正在讲解课题
而在课后,教授每次都会布置一个类似blog的任务,将你每天学习到的东西以图片或文字的形式,编辑记录在你的blog中,进行一系列的复查、反思,这样在经历了一个阶段后,能够很清晰的看到自己的学习脉络。
同时,国外研究生的学习氛围不是传统大家认为的每天吃喝玩乐,其实每个留学生对自己的学习都非常重视。LCC有一个很大的图书馆,我们其实每天都会去图书馆的讨论室,你会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都非常大。
在LCC学习期间的Li老师
我在本科阶段就曾经组成过工业设计的社团,那时候已经在做帮助学弟学妹设计作品集风格的事情,一些非常初步的作品集辅导帮助,也是当时起有了想当老师的规划。
从LCC毕业后,我不仅有了更开阔的行业视野和更专业的技能,还将国外教授的上课的模式带了回来。
教学前期,针对帮助学生开题,我也是不断以tutorial的方式和学生进行开放式的讨论,和学生谈论有意思的话题等,去发散学生的思维。
到了中后期,基本上以学生制作为主的时候,我也会在每堂课后给学生布置下当天的作业,一方面是督促学生的进度,另一方面则是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回顾反思的机会。
02
看似简单的设计最难
但我的学生角度清奇拿下皇艺
经过在教学中的不断捉摸,我也在不断了解各类院校的课程设置,以此来分析院校想要什么样的学生,这样在制作作品集时就有很明确的方向。
下面是我总结的一些要点,和实际学生的案例,可以给想要申请的同学做一个详细的参考。
在LCC学习的Li老师
首先,对于交互设计来说,申请本科时,院校不会深挖你项目的专业性,但需要你多维度去呈现作品,体现你对专业的热情和认知。交互这个专业本身就是比较复合型的,所以在申请本科时,可以多做一些不同种类的作品,比如绘画、装置、体验性质的作品等,能够多方面体现自己能力的作品。
而在申请研究生时,学校对专业能力更看重。因为到了研究生学习阶段,教授会默认你已经是一个交互设计师了,所以在审理作品集的过程当中,就需要展现你成熟的设计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表现你的个人特点,教授都希望看到有创新性的东西。
Li老师所做的项目
其次,对于英美这两个不同国家来看,作品集要求也不同。美国院校会更加注重项目的商业产出,教授会希望你的项目是第二天就可以直接产出成品的;英国院校则更加注重你的创作过程,看你是如何推导、迭代产出最后结果的,甚至你的设计最后失败了也没有关系,有一个进阶制作的过程就行。
但无论哪所院校,一个优秀的作品集一定要足够“完整”。这个完整并不是说最后有一个完整的结果,而是整个项目都很充实。
举例来说,我之前有一个申请上皇艺服务设计专业的学生,她作品集的一个项目时做了一个app类的项目。在我们专业领域里,app这样的界面设计最简单也最难。生活中种种方面都可以延伸去做设计一个app,如何从视觉和逻辑上找到突破点呢?、
Li老师所带学生的作品集节选
这个学生为了不让自己的app项目太单薄,她就想到可以将一系列的app做成一个有逻辑的商业链条,并且还结合了一些品牌效益,甚至一些人文情怀的元素在其中。最终效果就是皇艺很喜欢她的这个设计,给了offer。
另外我还有一个作品集制作时的小tip,现在很多学生的产出效果还停留在建模等常见的方式。但其实通过和皇艺等名校毕业的朋友沟通,我了解到名校更想要看你的想法能否落地实践。
Li老师所带学生的作品集节选
所以,我现在都会要求我的学生至少要对作品集的一个项目进行视频解说,时间充裕的也会将每个项目都配上视频解说。
解说的内容并不是制作过程,而是将你的项目结果解说出来,最好是能结合实景去对你的设计成功进行操作展示。这样更能让教授明白你的设计,也能证明你的设计是具有实践性的。
03
学交互设计的学生
都不用担心就业
说回这个专业本身,其实它没有很明确的专业边界,要求学生拥有很强的综合能力,也很适合跨专业学生学习。因为在交互设计这块儿,可能还需要有一些辩证思维、编程代码、生物,甚至政治方面的一些想法,所以任何专业的学生都有学习这个专业的可能性。
并且,交互方向的就业前景很好。尤其学交互的同学都有很强的逻辑能力,逻辑架构很清楚,在设计中能够将调研。分析。整理等各项技能综合使用,可以说非常“全能”。而且交互下又会细分很多分支,所以就业面很广。
但需要提到的一点就是,想申请名校,作品集制作时一定要按时完成自己的设计,并且不要怕失败。
我曾有一个伦艺本科的学生,其实她刚来SFK学习之前对软件的使用很弱,在进行了一轮学习后,一开始制作的项目并不是很出彩。于是我不间断的陪着她改项目,光项目一就修改了四到五版。
但她让我很感动的一点就是,无论我当天布置了什么作业,她即使做到半夜4点,也会当天按时完成,并且第二天还能早上9点就准时来上课。最终她也如愿申上了皇艺。执行力和学习的坚定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是否能成功申上梦校。
Li老师的课堂
最后,想给同学们推荐一本书,也是LCC教授推荐每一位学设计的同学看的一本书——《Universal Methods Of Design》。
这本书介绍了100个我们调研的方法论,设计专业的学生都需要调研,但目前大家的调研方式过于集中在问卷、用户访谈等,相对单一,千篇一律的调研方式也不利于申请,这本书就会教你如何针对你的项目去进行最合适的调研方法。
总体来看,想要学习交互设计的同学真的不要害怕,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你独一无二的经历就是你最好的作品集灵感来源。设计的技巧都可以学习,有想法就不怕做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