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融合性学科,不知道你会怎么理解?
如果早就听过这个词,那对日本的融合性学科,不知道你又如何看待?
为什么会诞生融合性学科,都有哪些学科互融呢?
01
为什么出现融合性学科?
融合性学科主张打破设计领域的界限,不局限于某一单一设计领域,利用跨界的表达方式,更好更全面的完成对一个项目的需求。
为什么会出现融合性学科,主要还是跟日本大厂企业的招聘要求相关。日本的大厂,比如DeNA,在国内地位相当于阿里、腾讯。
每年招聘只招两类的设计师:设计师或设计师(游戏部门)。它不像国内一些大厂一样,岗位写得十分明确,像体验设计师、视觉设计师、动效设计师等,就是只写了设计师。
这样的用人要求,招收的有点像,甚至就是“万金油”的设计师,需要他们有全面的统合能力。正式这样的用人需求,促进了日本美院融合性学科的诞生与发展。
▲日本经济发展时间图
另外,融合性学科的发展,还与日本院校教授的教育理念有关。
设计核心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他们认为专业区分只是设计表达方式的不一样,虽然是视觉专业,但要求同学们以更加宏观整体的方式看待问题,才有意义。
社会发展迅速,如果只是会做字体设计、海报设计,那在社会中很难存活下来,好的设计师能自己发现问题、研究解决方案,最终解决问题。但如果只是掌握单一技能,问题可能就很难快速解决。教授有这样的理念,才促进融合性学科的发展。
说起融合性学科的设置,不得不提日本的两所院校,多摩美术大学和武藏野美术大学。它们不仅是东京五美里数一数二的院校,也是融合性学科的集大成者。
02
融合性学科都包含哪些专业?
多摩美术大学的融合性学科包含情报设计和统合设计,武藏野美术大学的融合性学科包含视觉传达设计和基础设计。
情报设计
情报设计专业注重多媒介的应用和设计的关联性,分为三大类:
1.媒体:映像、写真、游戏、声音、装置
2.交互:UI/UX、服务设计、人机交互
3.平面:书籍装帧、数据可视化、包装设计、字体设计、插画/海报
▲多摩美术大学情报设计学生作品
日本的UI/UX不分在平面领域中,分布在融合性学科中,如果你发现有些学校没有融合性学科,可能设置在媒体设计专业中。
情报设计产出非常丰富,但是作品产出的关键点是告诉教授,为什么要学习这个专业,作品要给用户传递什么信息,改善什么体验。
统合设计
统合设计不限制媒介表现形式,基于你的个人兴趣,将设计作为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发挥设计师的无限可能。
▲多摩美术大学统合设计学生作品
统合设计也分为三大类:
1.平面:在培养同学们学习平面设计专业技能之余,要具备收集所需资料的考察分析能力、说服力、发表能力,倾力于引导大家如何在复杂媒体环境中做出更好的设计。
2.环境:以艺术与设计为焦点进行创造的同时,也需要对所处周边环境进行同等的设计。
比如,纸具有不同的形态,探究在不同的形态下,纸的潜在美与质感,然后让大家认识到纸的价值。
3.工业:强调绝对不能单纯的设计一款产品,而要在产品构思与设计过程中,考虑产品本身以外的空间,环境和社会关系。
比如我们生活在大数据社会中,想要得到短暂的独处,其实很难,所以设计师在服装中设计竖衣领,创造属于自己的密闭空间。
基础设计
武藏美大学的基础设计,有原研哉教授坐镇。基础设计基于“设计论”、“符号论”,培养能够构思和提出生活中“形状的本质”的设计师。
比如,生活中有很多物品,杯子是圆柱形,那就需要思考为什么杯子是圆柱形,形状的本质是什么。
基础设计,同样也分为三大类:
1.视觉:学习与视觉感知相关的设计基础知识,例如图表、符合和排版,以及实现自由空间表达的方式。
比如金鱼具有观赏性,生活中很常见,形态各异,那如果抛弃这个形状,那留下来的是什么呢?抛弃固有形态,以纯平面的形式,展现各种形态的金鱼。
2.产品:围绕生活环境和跨领域揭示社会中的各种设计问题,学习从不同角度提出新提案的方法。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水果,如果所有的水果都变成椭圆形,那将呈现怎么样的姿态呢?以这种思路进行思考,探究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苹果设计,这也是对生活中常见物品形状的思考。
▲武藏野美术大学学生作品
3.信息:除了收集和编辑数据,还会根据知识和经验重新审视“信息”。
图标的设计十分流行,图标设计是把复杂形象简单化,而一些设计师探索把简单的设计复杂化,展现最终呈现的结果。
▲武藏野美术大学学生作品
基础设计作品集选题都具有批判性思维,以另外一种角度思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事物,为什么是这种形态,进行深一轮的反思,具有天马行空想法的同学,可以考虑这个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探索着未来社会所需的沟通形式,探究视觉表达发展新的方式,并拓展设计表现的各种可能性
日本设计包容性很强,日本院校的老师会鼓励同学们勇于尝试,这也让融合性学科未来更加广阔。
当然如何大家喜欢融合性学科专业,想更加详细了解这些专业,可以添加我们的老师,给你更加详细的资料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