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大学的创意媒体硕士项目中的游戏分支(Master of Fine Arts in Creative Media - Games Stream)。该项目最大的特点就是:既继承了创意媒体学院的“媒体与文化”研究脉络,又藉由MFA学位拓展出了独一份的实践训练空间,可谓理论与实践训练并重。
在整个创意媒体学院里,无论是MACM还是MFACM,两个创意媒体硕士项目都具备媒介/技术/艺术表征之上的文化批判要素。
回到MFACM下的游戏分支中,课程SM5339 Art and Activist Games Workshop虽然是一个工作坊,但在课程描述中直接点明,本课程并非仅仅关注技术问题,而是探讨电子游戏作为文化生产手段的象征意义和美学维度(the genre as a means for cultural production)。
另一门游戏设计基础课,SM5350 Game Design Fundamentals,各位看这个名字会不会想到他们手把手教你怎么搭建游戏框架,设计关卡之类的?实际上它关注的同样是「理论和概念」,学的是游戏设计框架、媒体理论、叙事结构、构思模型,甚至回归游戏和玩乐(Play)的本质讨论游戏,要在学完这些文化理论之后,才去做游戏设计实践。
再者就是实践的部分,该创意媒体项目的MFA中文名称就是艺术硕士,和我们常见的MSc/MA(理学硕士/文学硕士)不同,是艺术领域的最高等学位,且比起理论研究更强调艺术实践,在欧洲和北美地区都十分常见。
目前香港共三所高校开设MFA项目,分别是香港大学的英语创意写作MFA,香港中文大学的MFA,以及港城大的创意媒体MFA。
三所学校的MFA侧重也分别不同,港大的MFA发轫于创意写作,港中文则涵盖绘画、雕塑、混合媒体、中国画和书法等传统艺术领域,港城则是结合技术驱动+媒体理论+创意领域。因此确实如港城官网所言,MFACM的确是香港首个创意媒体类型的项目。
对于传统的MFA(类似港中文的设置)来说,最初与绘画、雕塑、音乐等传统纯艺术领域相关,但随着时代发展,其范畴已扩展到摄影、电影制作、平面设计、舞台设计,乃至今天的游戏设计、动画、交互媒体等新兴数字艺术领域。
港城开设游戏设计MFA分支,正是将游戏从娱乐产品的外壳剖开,挖掘内里的艺术形式:例如视觉艺术(角色设计、场景)、叙事艺术(剧情、世界观)、声音设计(配乐、音效)和交互设计等等。
在课程中,除了前两门有媒体与文化基底的理论课之外(各3学分),最重要的便是MFA的Studio and thesis courses(18学分),这也使得学生可以实践学习,从项目开发从设定概念到最终展演,并且在论文中充分展示他们在游戏设计中的创新思考。
总的来说,本项目最适合的就是那些人文社科跨向游戏设计的同学,MFACM并不希望你只是一个“游戏设计师”,而是在下笔之前就对游戏的文化背景了然于心。有此基础,才能带着灵感、创意以及适当的技能包设计出更多的游戏。
申请本项目对学生的专业背景没有要求,但建议申请者最好具备艺术、设计或创意产业的工作经验。申请游戏分支,各位还需要提交一份包含艺声明的创意作品集,例如摄影, 绘画, 雕塑, 表演,多媒体制作,学术或创意写作等都可以,题材不限,详细要求请见官网。另,语言要求雅思小分达到6.5,或托福达到79分即可。
香港城市大学游戏设计硕士怎么样?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就为同学们分享到这里,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有疑问可以咨询SFK在线老师,更多内容可以关注本网站。
责任编辑: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