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让我说藤校喜欢什么样的人,我也并不是特别清楚。但从我自己以及身边拿到Offer的同学来看的话,我们都拥有几个共同的特质,这些特质,也许就恰好符合藤校想要的学生群体所拥有的特征”
01
不擅长考试,放弃考研
找到出国留学绝佳读研路
我学建筑的理由有点荒诞,是因为一款游戏。
我高中有玩过一款游戏叫《Cities: Skylines》,就是这款模拟建设城市的游戏,让我对构建一个自己设想的空间或者城市系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说句实在话,我直到现在也还在玩鱼缸造景这类小的系统构建游戏。
也是因为感兴趣,在报考大学选专业的时候,专门去了解了建筑专业,整体了解之后感觉还挺适合自己的。
从我自己的理解来讲,我觉得建筑设计是有创造性且能对客观的事实进行回应的一个专业。因此,本科就报了建筑专业。
考研这条路已经不再适合我了
大一大二的时候,在学校专业课学的还不错,十分得心应手的,绩点也还不错。但在大三的时候遇到了瓶颈。这个时候对于自己能否顺利拿到保研资格进行了怀疑。
不能保研的情况下,如果要我考研,有很多困难。先不说其他的,就从在上学期间我们专业基本上都是实操,几乎没有考试的情况来讲,我很难有考试做题的环境和节奏了。考研这条路并不适合现在的我了。
我发现:出国留学不用考试,只需要作品集
所以就在想有没有其他能够让我成功拿到院校的研究生录取,且也是以做作品为主,不用考试的方式。我发现,出国非常适合我这种不适合考试,擅长动手的人。
确定出国之后,我就开始准备找机构。
顾同学作品部分内容节选,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虽然我是985本的学生学的本身也是建筑专业,但对于国外院校的规则,我并不是很了解,很难顺利且高效的找到藤校想要的作品风格。而那些拥有从藤校毕业的老师且已经有过优异录取成绩的机构是我的首要选择。
因为他们有着严格的体系,可以更快速的帮我匹配适合我的藤校,在我遇到困难时能够及时帮助我进行调整,快速的提升我所欠缺的能力。
于是,我来到了斯芬克,开始了我的出国学习申请之旅~
02
在选国家和院校时
我都会考虑哪些因素?
刚来到斯芬克的时候其实都聊过选校,但那个时候我的目标不是特别明确,就按照院校排名依次选择院校。但这次选校并不是最终的选择,我在后面学习中开始思考自己还可以冲击哪些更好的院校。
凭借背景优势,冲击“藤校”
经过学习和跟老师沟通之后,我发现可以利用自己本科是985院校这个还不错的背景优势,冲击一下美国排名更靠前的院校。
因此就开始结合自身专业绩点、本科背景去综合考虑藤校以及选择适合自己或者感兴趣的专业。
从实习经历“反选”申请院校
最后一次在选校环节时,我优先考虑美国的院校也是跟我的两段实习有关。我在实习的时候,领导好多都是美国院校毕业的。
我感觉他们对整个设计的流程把控的非常好,如何盘活整个团队、如何提高整个团队凝聚等问题的处理,我在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
我有时候会在想是不是因为他们是美国学习和工作过一段时间,然后在回到国内就业的时候,对具体的团队合作有经验知道怎么提升团队之间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因为这些经历,所以在选校的时候我优先选择了美国的院校。
顾同学作品部分内容节选,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更看重美国STEM项目的优势
我想在毕业之后先留在国外实习或者工作一年多,之后再回国就业。因此除了实习之外,还有就是比较考虑美国有STEM认证,相当于可以延长签证时间,留在那边找工作。
我想可以先利用这个机会,在美国那边尝试找一找工作,有合适不错的就工作一段时间积累经验之后再回国就业。
那哥大的这个专业正好属于STEM专业。因此,从目前已经拿到ofefr的院校中来看,我基本上可以说是锁定哥大了。
03
想拿下藤校offer
需要从不同方面准备
想要拿到藤校offer,不仅仅要靠作品集,还有需要具有竞争力优势的背景实力。因此我决定从不同方面进行提升。
学习基础课、软件课,提升GPA成绩,为作品集“保驾护航”
刚来到斯芬克时,我的GPA成绩是不足3.5的,因此,我还在斯芬克上了基础课和软件课,这两个课程不仅帮我夯实了我在建筑方面的基础知识、提升软件的使用水平,还帮我提升了成绩,GPA成功突破3.5!
这两个课程不仅提升了GPA成绩,还助力完成作品集制作。
利用对建筑只是以及对技能软件的掌控,我做了4个作品集。4个作品集从不同方面展示了我的能力,同时还展现了我的思考能力。并且,作品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将其放在一起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4个项目分别是:第一个作品是用参数化做的;第2个作品是天津小白楼附近的城市新设计;第三个是数据中心的一个作品;第4个是一个高层住宅。
在准备作品集的过程中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我还是遇到了比较多的挑战,比如城市设计项目不仅在设计时耗费了大量时间,还严重影响到了其他项目的时间,导致我后面时间有点紧张。
但还好我还是比较能灵活地使用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识,顺利地完成了作品集的制作。
顾同学作品部分内容节选,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我的作品结合个人实践经历,从中体现出我独特的设计理念,如 “融合地域文化与现代技术,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人性化建筑空间”,体现出我对建筑专业认知的不断深化,展现成熟的专业思维。
参加竞赛、参加实习,为自己专业实力进行背书
我还在学习间隙参加建筑竞赛,和参加在建筑行业的实习。
这些背提活动表现都还不错,竞赛顺利的拿到了三等奖,也拥有了两段不错的实习体验,对自己专业实力进行了背书。
尤其是在实习中,随着对建筑行业理解的加深,我在心态上发生了变化。虽然建筑行业较之以往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这些改变中恰好隐藏着机遇,只要积极应对,总能开辟出新的发展道路。
其次就是这两段实习经历也为我后续做作品集有很大帮助,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无论是扩初设计还是施工画图,这都是我在实习的时候接触过的,因此,也为作品集的制作缩短了较多的时间成本。
而且在实习中,我还接触到了建筑行业很多一手资讯,这对我后续学习效率也有了极大的提升。
顾同学作品部分内容节选,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04
申请藤校的小TIPS
给作品集留有充足的时间
我是同时开启这4个项目的。当然从我自身经历来看十分不建议这样做!很影响项目的灵感完成,容易造成灵感断档,等我回头来看,压根不知道之前是怎么想的,非常影响项目的完成。
从我个人和身边人做作品的情况来看,一定要给作品集留出充足的时间。
因为就算是在原有的项目基础上进行修改,花费的时间也并不算少,一定要给自己留出充足的时间去改。而且如果是全新的项目,在制作的时候难免会灵感枯竭,推进不下去是会很浪费时间的。
所以,做作品集的时间一定要预留得十分充分。
文书不仅要结合作品集,还要体现个人特点
最重要的是我的文书与我的作品集形象一致,反映个人特点和项目特点,以增强申请材料的吸引力。同时,文书中还强调了我对不同文化信息的包容性,以及对建筑空间的观察和理解,体现出我对建筑的热爱和思考。
对了,在个人陈述中,我还详细讲述了从高中玩《Cities: Skylines》游戏激发建筑设计兴趣,到大学期间通过课程学习、实习项目逐步深化对建筑理解的成长历程,突出自我驱动力和对建筑专业的热情。
还重点阐述在古建筑测绘、实际项目设计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过程,如在古建筑测绘中如何克服技术难题准确记录建筑细节,体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业素养提升。
所以,作品集和文书之间是需要有一定联系的,并且要记得统一自己的形象哦~
好了,以上就是我个人申请藤校的经历了。有些经验教训你们一定要记得吸取哦~最后祝愿大家都能拿到心仪的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