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最开始只想申英国,目标院校是伦艺,后来尝试加申了美国和北欧,没想到最后能拿到大满贯。
我本科在国内学的新闻学,大概在23年的11月,大四上学期开始的留学准备,其实这个时间是比较晚的,但幸运的是我的英语和在校成绩都不错,所以语言和绩点上少了很多压力。
01
转专业,也可以是申请优势
在开始留学规划的时候,我想选一个跟本科不一样的专业,可以拓宽我的技能领域,实现更加综合的发展。
因为我比较倾向于创造性类型的专业,综合考虑下来觉得视觉传达是一个发展很好的学科,和未来就业捆绑也比较紧密,所以决定向平面设计的方向发展。
结合新闻学背景,确立个人定位
最开始我对视觉传达认知是海报、门票、宣传物料等这些偏商业的媒介,但正式学习后发现它涉及的范围很广,表达形式也可以是书籍、地图、影像纪录片这些非商业的,这也是我目前比较感兴趣的。
在认知转变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新闻学背景是一个很大的申请优势。
比如项目调研阶段和新闻调查很像,尤其是我做的社区相关的项目,会走进一些小巷和当地居民沟通,获取信息。
根据两个专业的相通点,我确定了自己的个人定位——一个非常关注社区的平面设计师,并有意识的使用新闻学中的调研方法,突出记者的调查特色、把信息逻辑化,融合我的本科专业知识和风格。
02
如何结合本科背景,创作作品集?
23年11月开始,我上了一些基础课,学习平面设计的一些技能,这个阶段技术体系不是很完善,最开始做项目也不是很顺利,有点做不出来。
皇艺&UAL大师课,打开创作思路
24年3月份左右,我参加了斯芬克的海外大师课,授课老师是皇艺和UAL的讲师,对我的作品集创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大师课比较好的地方每节课的目标都很明确,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调研、产出作业。
课程对作业的指引非常清楚,比如让我们找一个十字路口观察半小时,看自己可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再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进一步延伸,向周边环境扩散调研,用画画、拍照等形式,记录调研内容,通过调研获取信息,进一步发展项目。
就是在这个课程学习中,我发现了项目调研方法和记者调研很像,也是我可以有所发挥的地方。
通过大师课,我产出了自己的第一个正式项目,是关于家乡城中村拆迁的,项目过程中采用了很多现场调查,用地图的方式走遍了当地有特色的地方,和当地居民沟通,将调研的内容做成了一本书。
词典项目
原来这就是耶鲁想看到的!
项目二是一个数据可视化的词典。因为我在本科期间发现新闻媒体对中老年女性有一定的偏见和污名化,所以我收集了一些相关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我发现,这些报道标题都含有大量的偏见词语。
面对这些调研信息的时候,我认为采用一本词典的形式是非常有趣的,通过词典的呈现,让我们更加批判的看待社会上可能存在的一些污名化和偏见的现象。
在后期和文书老师的沟通中,我了解到耶鲁教授很喜欢做书籍类项目,并且耶鲁艺术学院是耶鲁大学研究生和专业学院中第一个招收女性的学院,结合这个特点,在文书中重点叙述了《她言词典》这个项目。
刘同学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教研Studio ,深化创作思路
到了项目三的时候,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调研方法。我的思路是:我观察到某一个现象,这到底是我的个人看法,还是社会中真实存在的问题?
比如我在教研Studio上进行的项目,我观察到自己居住的城市有很多电动车,这些电动车经常规章,影响居民通勤和日常行走。所以我找了一个十字路口,从一个二楼的空间,拍摄记录了十字路口的电动车走向,整理数据逐个分析这些电动车是否有违规。
刘同学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结合调研,我把它做成了一本地图,又通过地图的观察,我意识到电动车的行走方式跟道路规划是不一样的,这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所以我又把这个现象做成一套字体,来讨论这个现象。
教研Studio的好处是,我们基本上一两周一节课,每周都可以推进项目的一部分,有时间理清思路的同时也保证了这个项目的顺利完成。
03
申请耶鲁,我做了哪些准备?
最开始我对美国的概念是费用比较高,难申请,所以完全没有考虑申请美国的院校。
大概做到项目三的时候,我的辅导老师给我打电话说:你都已经做了这么多项目了,要不要考虑申请一下美国?
然后我觉得确实是,自己在作品集里花费了很多精力来调研创作,那就干脆多申一些国家。而且我也慢慢了解到很多美国院校是有奖学金和学费减免的,也都有机会去争取。
一开始我的选校是华盛顿大学、波士顿大学和南加州大学。
当我把院校名单给老师看的时候,老师说:你都申请美国了,不如申一下耶鲁吧!然后我就把华盛顿大学换成了耶鲁。
海外教授critique,
调整作品集方向
美国院校的作品集和英国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美国更注重作品效果的呈现,文字分布少,所以在决定申请耶鲁后,我对作品集进行了非常大的调整,不仅调整了排版中的图片,还把一些调研过程重新调整成小的产出。
这个过程中,我参加了一个海外教授critique,教授给我指出了非常多宝贵的意见,比如法政建筑这个方向,结合新闻学和法医学研究方法,重新呈现我项目中的调研过程,这是我确定面试个人定位的一个关键点,也是我能成功申请到耶鲁的重要原因。
教授还指出我的产出形式有点单一,当时我做的内容是书和地图为主,他建议我增加海报和字体设计,让产出形式更加多元。
因为作品集页数有限,如何用20页内容呈现最好的图片、最好的效果,完整展示自己的能力,非常重要。
04
耶鲁面试,如何准备?
在耶鲁的面试邀请中,很明确的写了可以准备作品内容,这个内容可以是原本作品集里的,也可以是新增的,在面试中可以有一个短时间的展示。
所以,在收到邀请后,我第一时间完善了项目内容,比如我的项目四做完的时间比较晚了,还没有进行太多的深化,所以就在面试前进行了完善,也重新整理了其他项目。比如对于词典的项目,在这个阶段我也有了新的认知:词典完全是纸媒的,传播形式有限,它完全可以做成网站的形式,所有我又设计了一个网页。
刘同学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整理调研资料,产出海报形式的创作
在翻看以往的调研资料、文字信息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当时整理的表格非常有意思,所以就把它做成了海报。
一开始想把海报做的有意思一些,也在电脑软件中做了很多尝试,但最后我发现一开始这些信息在Excel表格中的排列呈现就非常有意思,所以直接用表格做成了海报。
同时,我发现表格中的很多字体、语义之间,都可以进行有意思的尝试,然后又在此基础上做了一张“升级版”海报。
我发现,我的审美和调研方法是慢慢形成的,其实这个表格内容我早就做出来了,但这了这个阶段我才发现它很有意思,也可以是一个产出。
也是根据这些内容的总结,我也明确了自己的定位,我是一个关注社区、视觉叙事的记者和平面设计师。
所以,我觉得在准备面试资料的过程中,对以往内容的梳理很重要,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想法,也可以有新的产出。
确定个人定位,展示完整的自我形象
我的面试辅导有海外教授、教研老师、导师,还有同学,这个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内容准备,包括如何在短时间内向面试官展示我的能力、我的优势,包括面试过程中的回答方式、语言组合等。
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将我的能力、研究方向、兴趣点,跟项目产出进行结合,让我转专业的过程和产出项目的过程有非常合理、非常逻辑化的解释。这也是我觉得面试准备中最重要的一个点。
也是根据这些内容的总结,我也明确了自己的定位,我是一个关注社区、视觉叙事的记者和平面设计师。
一些申请建议:
一定要做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只要我们对这个东西感兴趣,才能有动力、投入很多的时间。
我一开始做的也不好,也会有点迷茫,不知道怎么办,但只要顺着老师的帮助和建议,每天推进一点点东西,几个月之后就会发现自己有很明显的进步,慢慢就走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