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北京市24年艺考成绩开放查询,艺术类统考合格分数线公布!部分热门报考科目分数线如下:
美术与设计类:本科合格分数线为总成绩180分,且其中2门科目各不低于60分,高职(专科)合格分数线为总成绩120分。
音乐类音乐表演方向:本科合格分数线为总成绩180分,高职(专科)合格分数线为总成绩120分。
表(导)演类服装表演方向:本科合格分数线为总成绩180分,高职(专科)合格分数线为总成绩120分。
其他科目分数线查询登录:https://www.bjeea.cn/html/gkgz/tzgg/2024/0105/84828.html
对于艺考生来说,2024年是值得关注的一年。
相较于往年,2024年起艺考难度有所加大,不仅要求专业能力更强,文化要求更高,从趋势上看,参加考试的人数也将有所增加。
01
国内艺考竞争激烈,
艺术生如何做?
对于艺考政策调整变化“最大的一年”,总的来看,主要呈现三大特点:统考化趋势明显、考生人数增加、专业要求更高。
艺考统考化的趋势更为明显
2024年的艺考是政策调整变化比较大的一次考试,以北京为例,音乐、舞蹈、播音主持等多个类目,首次实行统考,这对每一个艺术考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这意味着同学们的试错成本变高,用校考“试水”的方案可能会逐渐行不通。
虽然这样的变化面临挑战,但同学们不用再因为校考东奔西走,节省的时间和金钱,都可以提前规划未来的升学方案,而且参与统考之后得到的排名,也可以像填报志愿一样选校,对于艺考生来说,升学的可规划性变高了。
艺考总人数持续上涨
自我国开始高等教育招生制度改革以来,艺术类考试便成为了备受瞩目的一项。申报艺考的人数持续增长,2023年的全国艺考报名人数创下了历史新高。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全国各大艺术院校共接到140多万份报名表,比2022年的报名人数119万增长了大约20%。
在录取率方面,激烈竞争不言而喻,中国艺术高等教育标杆校中央美院和中国美院2023年的全国平均录取率仅为3.42%,而被誉为“设计界哈佛”的罗德岛设计学院,中国学生的录取率约10%!
艺术留学的录取率优势,显而易见。
专业要求更高,综合型人才“吃香”
随着文化成绩要求及专业素质的提高,特别是统考文化课成绩占比越来越高,表明艺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有所提高。
而组织校考的艺术类专业院校都是优质艺术生,录取的都是专业能力过硬的艺术人才,因此虽然招生少但精,对文化课要求基本没有变化,更加重视专业水平上的竞争。
总得来看,国内艺考越来越“卷”已然成为不争的事实,如果想在本科阶段就入读知名院校,尽早进入艺术行业,在毕业后能够有较高的平台、丰富的就业资源,不妨考虑艺术留学。
因此,尽早地学会“破局”的新思路,才会有更大的机会获得理想院校的入门券。
升学多元规划,考虑艺术留学
面对国内艺考这样的变化,同学们要尽早地去规划自己的艺术学习之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艺术留学,其中,英国和美国成为同学们主要的留学目的地。
《中国留学白皮书》显示:艺术类的同学越来越青睐综合大学这个赛道了,艺术类留学生跟其他留学生相比,在国家的选择上更为清晰,90%的学生基本锁定英国和美国。且在2023年,英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本科艺术留学群体的首选国家。
选择海外院校进行艺术学习,其优势也是极为明显的:
海外艺术院校课程设置专业性强
国外大部分优秀的艺术设计院校都是独立专门的艺术设计学院或者艺术设计机构,保证了教学的专业性。
大多数课程为小班教学,更多的教学时间是学生自己做项目与老师进行一对一交流,老师能够根据学生所希望的发展方向进行授课,提供帮助。
海外艺术学习重概念&思维启发性
除了教学针对性强外,国外艺术教育注重概念性、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老师也更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在着手进行艺术创作或者开发设计之前,头脑风暴、大量的事前调研与取材必不可少。
海外艺术院校申请时看重申请者个人特点
国外院校注重发掘个人特色,在申请国外院校时,以作品集为重,鲜明的个人特色会让招生官更青睐,同学们更容易入学自己的梦校。
02
热门留学目的地
升学优势
艺考结束后,如果同学们觉得成绩不理想,或者说想冲刺更理想的国外院校,都可以考虑艺术留学。结合自己的专业情况,如果有充裕的时间Gap一年,可以冲击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
如果想今年就入读国外院校,可以考虑澳大利亚、英国等院校的预科课程,进行申请。
勇敢做出选择,往往不容易,但是升学成功后的惊喜,往往比想象中还要多,例如:杨同学果断选择艺术留学,被伦艺下设两大学院双双录取!
杨同学-插画-本科
伦敦艺术大学-坎伯韦尔艺术学院&伦敦传媒学院
“比起国内艺考,更想艺术留学”!
“我的性格比较安静,偏内向,从外表看很多人第一眼都会觉得我很文静。但其实我的内心特别狂野、大胆和激进,有的时候会感觉自己像是拧不上的水龙头一样渴望表达和诉说。
然而千篇一律的素描、色彩、速写,机械化重复的学习内容,加上对画风的限制、对个人风格的忽视,让她对国内的艺术教育产生了迷茫和思考。“我开始怀疑:国内的美术教育是否真正适合我,是否真的能满足我通过创作来表达自己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