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同学们是在国内学建筑,还是在海外求学,扎实的基本功,绘图的日夜,都是每一个建筑生不能忘却的记忆。本期的SFK校友,从本科时普瑞特的建筑设计专业到研究生时宾大的建筑设计,为热爱一路坚持的他有什么“过来人”的经验想要分享给大家?现在已经步入职场的唐同学,又是怎样适应身份转换的呢?
01
建筑设计X机器人
宾大威兹曼设计学院充满惊喜
相信很多学弟学妹对建筑设计这个专业并不陌生,我本科的时候在普瑞特艺术学院学习建筑设计,后来申请到了宾大的建筑设计就读。我发现在研究生阶段对建筑设计专业的划分会更细致,比如,宾大有Architecture department,在这个大的院系下,我学习的是Master of Science design,是更偏科研类型的建筑设计。
而在这个专业之下,我更专注于研究机器人和全自动系统方向的内容,主要的学习内容更偏向利用机器或人力实现全自动化设计,类似于运用AI去帮助设计师完成项目的落地。
“年轻”的专业,
小而精的课程设置
我的专业全称是Master of Science Design: Robotic Antonomous System. 我们学院会提供一些这个专业需要修读的课程,比如:建筑学,课程内容相较于其他专业会更宽泛一些,课程没有很固定的方向,更多的是建筑设计本身。这门课程的优势在于,即使你的本科不是建筑设计,也可以用这门长达3年的课程去夯实基础,更了解建筑设计的概念和雏形。
除此之外其他的专业还有 Master of Science in Architecture,以及Master of Science in Design。Master of Science Design 也有细分到AAD(Advanced Architecture Design),EBD((Environmental Building Design)等。
这些专业之间也有一些差异,比如AAD会更偏向于建筑设计,主要是鼓励学生去做前沿的设计作品,例如:让你假设未来50年的建筑发展,会有哪些变化,你会相应地做什么样的设计适应这些变化,可能涉及全球变暖等等相关议题。EBD专业更偏向于环保方向,专注环境保护,设计绿色建筑。
这些专业都是在宾大Weitzman设计学院里,学院里还有大家会常申的城市规划专业,学习的内容会偏艺术史一点。宾大的建筑设计一直是比较热门的专业之一,我们专业大概每年招收30人左右,其余像AAD专业大约在50~60人。
我们专业是一个比较“年轻”的专业,今年是成立的第四年,专业的资源真的很赞!我们有独立的机器人实验室,在全美的学校中都是鲜有的。实验室前期的投入非常大,两台工业化的机器人行业标准也极高。不仅如此,我们的教授中也有AA建筑学院的教授,他会经常从伦敦过来给我们做讲座、上课。
除了这些专业以外,当然还会有偏空间设计的一些专业,例如:地形设计、环境设计等等。宾大各个专业之间是经常会有交流的,比如有的专业在设计中,可能也会需要用到机器人,那这个时候我就会和这些同学打交道,聊到一些项目的内容。
机器人“出镜率”很高,
是设计师的左膀右臂
唐同学作品节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我们在上课中也会经常用到这个工业化的机器人,包括会用到3D打印技术,机器人会协助我完成一系列项目参数等等,这个过程比较复杂,但是非常有趣。工业化的机器人带给我的不仅是使用上的新奇感,还有概念设计的前沿意识,当未来的设计还停留在概念阶段,我已经用机器人实践和操作过了,在未来的工作中,我相信会是一个优势。
课程资源丰富,
做设计、发论文两不误
唐同学作品节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在我们学院里,有一门课程是可以任意在学院内选修的,虽然课业量不轻松,但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上图就是我在校期间做过的一些实体的作品。它是一个天花板的设计,类似于做一个 AI 生成,由 AI 生成一个 2D 的图形,最终完成 3D 的呈现。机器人相对于人工来说肯定更加精准,也会有更多的容错,效率也会更高。
像我刚才给大家分享的都是偏实践的一些设计资源,课程也是有发论文的机会。宾大有一个平台叫做ACADIA conference,你如果感兴趣,想发表论文,你的论文又足够优秀,那么对你就可以去这样一个峰会。我今年有幸在上面发表了论文,明年就可以去峰会举办地丹佛进行项目的交流了。
发论文、参加各类学术峰会,都是需要学生去主动争取,学校有这样丰富的资源,要充分地利用,发论文也是提前对毕业设计的铺垫。
对于我来说,毕业设计主要涵盖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文字内容,一部分是实体设计内容。在毕业的时候,需要学生在现场给老师和同学们讲解自己的设计,这部分内容需要前期非常扎实地研究和设计,另外就是需要提交一些设计过程的图片,详细的内容。
宾大Summer School,
稳扎稳打帮你渡过读研“焦虑”
除此之外,我们专业课程还有一个大约两周的Summer School,主要介绍这学期会涉及的课业内容,以及相关软件:犀牛、AI、PS等等,当然也会提供平台供大家尝试。在Summer School中,教授也会来亲自指导我们怎样更好地运用AI,怎样更好地从本科阶段过渡到研究生阶段。
我觉得提前了解或者学习这些内容,对未来的工作是很有益处的,即使未来不会从事这方面的专精领域,但是提前了解编程这些内容,就会让工作更加得心应手,而不用从头再去学习。
Summer School主要分成了三个Studio,第一个和第二个Studio都是半个学期,主要是帮助同学们快速地了解和接触机器人,建立与其的联系。整个过程会接触到一些新兴材料,例如:碳纤维。碳纤维材料很稀缺,全美鲜有院校能够在研究中运用;还会涉猎陶瓷幕墙等等的设计内容,配合着这些偏实践类型的课程之外,还会有一些理论性课程,内容非常丰富。
总的来说,我觉得宾大的专业设置很赞,会帮助同学们实现“0-100”,即使刚开始学习基础不那么扎实,老师也会一步步引导学生,最后熟练地设计出作品。
02
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作品集
会被宾大青睐?
了解美国院校作品集风格,
再进行申请
由于我本科就是在普瑞特读的建筑设计,对美国院校作品集风格相对熟悉,因此,在申请宾大这所藤校的时候,就会有一定的优势。无论学生本科的学制是4年还是5年,导师都会引导学生去做美国老师们更能接受的设计风格,从设计的理念到图纸,这些锻炼和实践,让我在学习中越来越熟悉美国建筑设计的风格。
当然,每个学校也会有自己偏爱的风格,有的学校可能更传统一些,但宾大比较偏爱前沿设计风格和理念的作品,如果能将科技的理念融合在作品集中,会让宾大招生官眼前一亮。
另外,想要在本科阶段就做出一个优秀的作品集,离不开优质资源。以我自己的经验来看,我在本科时选修了一门和编程有关的课程,教授后来给了我推荐信,而这个教授正是宾大的客座教授,这样的师资和课程资源,大家在创作期间一定要把握住。
当然,在国内读本科的学弟学妹们,大家是完全有机会申请到宾大的,宾大国际生的比例大概是5:5或者6:4,无论是海本还是国内本科,主要还是要凭借作品质量来选拔。
宾大青睐的学生特质
在和班里还有院系里同学相处之后,我觉得宾大的学生都有一些共同点。首先,大家有非常清晰和明确的目标,例如:同学们对想要学习到的内容有自己的规划和期待,会针对性地报名一些课程,在选修课之前,也会全面去了解教授,对教授的了解不局限于其课程内容,还有他在业界的建树,同学们也会尽自己的能力去参与教书举办的展览等等,这些都是对学习课程做的额外努力。
其次,我觉得宾大的同学们都有极高的专注力。例如:学习了一门课程或者专注了一个研究的方向,就是会把它读透,做精,而不是今天学习设计课程,明天又想学习工程内容,对自己领域的钻研和专注精神,我觉得是大家共有的特质。
03
从现在开始,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科技X建筑设计,
就业有优势
我认为我的专业在就业上有一定优势,我不仅可以考虑建筑设计行业,还可以关注一些机器人公司,无论国内外。当然,如果同学们想要留在学校,可以尝试宾大的Robotic lab,这个实验室每年都会给毕业生担任实验室经理岗位的机会。
因此,我非常鼓励大家利用暑期,尝试一些行业内的工作,一方面是锻炼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尽自己所能,拓展资源。
给学弟学妹的申请建议
1.首先明确自己的最感兴趣的专业是什么
研究生与本科阶段不同的是,它更专精,更需要申请者在申请的时候展现出对专业的理解,这样的理解可以展现在自己的作品集之中。
2.了解申请的专业,尝试将作品风格贴近
宾大对于建筑的各个专业都有偏好的风格,或者着重研究的领域,同学们在做作品的时候,可以看看自己的作品是否涵盖这些内容,比如:绿色建筑、前沿设计、突破传统的建筑类型等。
3. 注重作品质量而非数量
作品质量的重要性远大于数量,千万不要为了凑数,把一些作品随意放进去。招生官看作品集的速度是很快的,要用好作品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另外,尽量展现一个完整作品的设计过程,给他们看到你怎样从无到有,中间经历了怎样的尝试,这些更为重要。
新的申请季,期待更多的同学申请宾大,大家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