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于QS亚洲第一的设计学院,毕业后选择GAP一年,明了自己想追求的专业方向。
经过沉淀,一举拿下QS艺术与设计排名Top1的皇艺、Top2的伦艺以及有“欧洲麻省理工”之称的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从彷徨到坚定,从焦虑到平和。通过在斯芬克的半年学习,她成功完成了自我蜕变。
一起来听听,关于留学申请,她都有怎样的思考吧!
01
“多一年,值得吗?”
各位好,我是周同学。在正文开始之前,我想说:
有很多同学都选择将自己的研究生申请推迟一年(也就是所谓的“GAP”)。
这绝非外人所言“错过机会”或“浪费时间”。相反,GAP恰恰是通过对时间和机会的高效使用,来接近一个更值得的未来。你们都很勇敢,且优秀。
02
山穷水复亦有路
一年GAP解决迷茫
如果让我总结一下自己的本科四年,那就是:走了很多路,直到无路可走。
我不是个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未来方向的人:
大一,我充满好奇地选择了自己不甚了解的工业设计;
大二,我在出国交换和国内实习两者之间纠结;
大三,我不断质疑自己前两年的选择;
大四,我开始觉得平面设计亦十分吸引我……想法一刻不停地变化着,这种摇摆一直延续到我毕业的那个月,唯一不变的是迷茫。
为此我东奔西闯,参加过中外联合社团,探索过品牌设计,想过本校考研,也曾跑去美术馆任职平面实习生。
终于来到了二二年的五月,即将毕业的我疲惫地对自己说:实在不知道未来该去哪了,所以先停一停吧。
停下,反倒令我发现,其实所有的路都不是白走的。我未来真正要走的路,恰好掩藏在这些凌乱的思绪之中。
大学时期,作为一个对绘画和美感一窍不通的普高理科生,乍然进入工业设计这个陌生的领域,不免感到有些幻灭。
我不停地问自己,所谓工业设计,到底是“机器”,还是“艺术”?带着如此疑惑,我手足无措地应付着课业,无暇思考(工业)设计所包含的广阔领域和不同侧重。身为设计不知何为设计,不知为何设计,我不迷茫谁迷茫?所以我只能停下。
这一停,停出两件大事。首先就是了解到斯芬克,其次是通过斯芬克全面地了解到设计所涵盖的不同专业。
03
磨刀不误砍柴工
在斯芬克收获成长,离成功更近
走进斯芬克的大门,当老师问我“你比较喜欢工业设计的哪个方面”、“你清楚平面设计在研究生阶段和毕业后具体做什么吗”、“有没有深入了解过和工业设计紧密相关的交互设计”,我却发现自己无话可说。
今时今日,心态和学识已经不同。我虽回想不起当时的窘迫,但十分感谢自己在命运的岔路口踏进了斯芬克,作出了正确的决断:主动等待,而不是焦虑地选择一个我不了解的方向就读。
周同学课堂头脑风暴
在斯芬克的收获成长:
磨刀不误砍柴功,接下来的半年,我在杭州度过了一段充实的时间,陪伴我度过每天的是专业辅导、文书辅导、实习和自习。
我给自己设定了“朝九晚十”的规矩:学习时间尽量不晚于早晨9点开始,尽量早于夜晚10点结束。我没有通宵达旦的勤奋和意志力,所以我选择用节律来约束自己。
第一个月,我对可申请的专业有了全面的了解,我的理工类背景使得我学习工科类交互设计比较有优势。在本科学习中,我对交互设计也很有好感;第二个月,我确定了属意的方向和院校;第六个月,在临近月底的某一天,我完成了作品集的修改;第七个月,结束文书的收尾工作,正式投递申请。
斯芬克学习剪影
在这期间,逐渐明晰的目标对我的作品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意识到,在设计中,自己更关注的部分是“人”和“物”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使用和物的功能,胜于其艺术和哲学性。
修改后的作品集也部分地体现了我的这一倾向:
- 项目主题:成年人如何缓解“独睡焦虑”
这个项目的灵感来自于我的亲友们。在交谈中,我偶然注意到害怕一个人睡觉并不是孩子的专利,不少成年人也会有类似的感受,且不随年龄而消减。
独睡项目效果图
在调研中我通过网络在国内外各论坛搜集数据,发现这种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要更普遍,甚至有许多人为自己的“胆小”而感到羞耻。
我搜遍全网,也没有找到这种情况的准确名称。为了使设计问题的定义更加明确,我就给它起了个名字:独睡焦虑(Mono-sleep Phobia)。
然后,我决定从用户心理活动的模型出发,设计一款轻量级小工具,帮助用户正视和缓解“独睡焦虑”。
- 项目主题:帮助蚯蚓更好地在城市生活
这个项目来源于校园生活中的细节。我从宿舍走到教学楼的路上,发现路面上有不少蚯蚓,在强烈的阳光下,它们大多已经死亡,少数还在做死前的微弱挣扎。
通过我的观察,发现存活的蚯蚓并不识得家园的方向,只是在地面上四散蠕动。
蚯蚓项目实验
收集网络上的资料后,我也了解到,当下城市里绿化的分界线越来越明显。例如,以前没有马路牙子,蚯蚓很容易能爬回绿地;但是现在绿地和马路有着严格的边界,蚯蚓爬出来后,就难以返回。
蚯蚓的活动对土壤空气含量和土壤肥力都有很大的助益,对蚯蚓生存情况的漠视可能是城市自然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所以,我针对蚯蚓在城市路面大量死亡的现状做了一个改善型项目。
在我的项目中,我实地观察,在校园周边拍了几百份图片和视频,同时将还有生命力的蚯蚓放回绿地。
通过道路边界的模糊,我尝试探索新的“共存”模式。经过不断的实验和迭代,我为蚯蚓创造了一个过渡区域,帮助蚯蚓回到绿地。
蚯蚓项目作品集节选
后来,随着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发现自己更善于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出发,寻找真正对人们日常生活有影响的事物。
04
功夫不负有心人
斩获诸多名校offer
今年的二月、三月是我的“成果接收月”,我拿到了伦艺、皇艺、代尔夫特理工的录取通知书。
在拿到的offer中,我的首选是代尔夫特理工的交互设计专业。代尔夫特理工非常重视理论框架的建立和方法论的运用,同时鼓励在实践中深入理解理论。
我认为自己整体的思维偏向理工类,且注重实际运用,因此,综合性大学的教学方式以及设计理念会更适合我。
从迷茫,彷徨到拿到心仪录取,以上,就是我申请的大致历程。
回顾漫漫申请路,我还有些建议想写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