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分享学员
Nemo同学
斯芬克22季
空间科系
录取专业:
建筑设计-本科
目前已拿offer:
伦敦大学学院UCL 本硕连读AA建筑联盟学院
卡迪夫大学雪城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普瑞特艺术学院 奖学金66w人民币
大家好我是Nemo。在来SFK学建筑之前我还是一个完全零基础的设计小白,最大的爱好就是摄影,学会PS后也会自己尝试P一些东西。
例如上面那张头像就是我在系统学习做作品集之前的作品,当时做完觉得非常有成就感,不过现在回头看确实还有非常大的改进空间。
接下来,我就从这张图开始,和大家分享我是如何摆脱“设计小白”身份,一步步晋级,最终拿下梦校UCL本硕连读建筑设计,并连收6张offer的申请历程!ps:文末有我面试英美4所院校的经验分享!
01
权衡任务的优先级
一心一意主攻梦校
最开始对“设计”只有一种模糊的向往,并且我对于其他的学科比如历史,文学都有着很强的兴趣。后来是发现,建筑学是个融合了古典的文艺情怀与超前的高科技的领域,覆盖了绝大部分我能想象到的学科,并且也在随着时代飞速扩展。于是我便立下了想要成为一名建筑师的目标。
为了离我的建筑师梦越来越近,我开始了解国内外院校在建筑学上的教育理念。
对比之下,国外的建筑院校会更概念化,比如我申请的UCL和AA都是把建筑学当作一门学科在做研究并且扩展这个学科的边界。同时,留学能够更加凸显我的个性化的优势。
其实在最开始的选校环节,我只单申了美国的一些院校,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院校,这就导致了我有段时间对于作品集和标化成绩都没能定出一个努力的参考标准。反而当我加申英国院校,并且找到了“梦中情校”UCL后,瞬间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也让我能更好的决定事情的优先级,完成工作时更加高效。
02
高中生的申请之路
我从这三方面着手准备
作为高中生来说,为了出国留学需要准备的主要有三方面:标化成绩+作品集+课外活动。
我的总体的规划是:
申请季到来前,标化与作品集穿插着进行,但是主要还是以标化为主;
到了申请季,大概七八月份的时候,我就完全放下标化,主冲作品集。
这里也想以自身经历为大家提一个建议:决策不同的事情分清优先级。
因为从靠近申请季开始,就会发现时间永远都是不够用的,但是要做的事情还是一样非常的多。
所以我把重心分为标化成绩和作品集两部分,其中标化成绩是我的一个短板,于是我权衡我所有申请的学校,然后排出我最想去的先后顺序,并且一一对照各学校的要求来看,我最心仪的UCL对标化的要求并没有美国方向院校那么高,最后是决定放弃标化一门心思搞作品集。
在课外活动上,我参加了YOC竞赛以及SFK与UCL合办的夏校项目,虽然活动不多,但其实都非常有针对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在夏校中收获是真的很大,在与教授交流的过程中接触到了非常前沿的概念以及一些非常特别的设计思路,这些都很启发我也为我之后的作品集提供了灵感并且也更加了解了UCL的教学。
03
把模型误差控制在2毫米
作品搭建起来太不容易!
进入申请季我开始主冲作品集,这个时期我的专注和稳定成了最大优势,并且整体过程中心态稳定,虽然外界压力也有很多,但我始终保持自己的节奏,按照时间规划一步步往下走。
心态在作品集制作环节非常重要,在我的项目四中尤其如此。
这算是我难度最高的一个项目,由于我前三个大项目做的都是比较空间的项目,所以我这个项目在开始的时候是想做一个比较偏艺术的项目出来。因此,开题时就选神话为主题去做。
Nemo作品集节选展示(学生作品未经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使用)
但是开完题之后的第一步延伸发展就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因为我之前的项目从来没有从这么抽象的概念中去提取过元素,所以花了大量时间去做调研,寻找每一种可能性。
当时我的导师杨老师帮我从各个角度探索各种方案的可能性,帮我一起想了很多可能的方案。最后也是经过多次的材料实验以及对于各个方案的思考,才最终确定出其中一个继续往下发展的。
导师从各个角度为我提供案例参考
这个项目的方案推进以及细化都是用电脑模型完成的,所以过程上比较顺利,但是当要把项目模型真正实施出来的时候确遇上了大麻烦。整个模型的所有面都是激光切割出来的,这导致对于实体模型的精细度要求非常高。
据我最后统计,大概每个缝隙间有两毫米的误差最后就会导致大于两厘米的形体偏移或者扭转,而且使用的胶的膨胀收缩也对模型产生巨大影响。
Nemo项目制作过程(涉及学生作品部分未经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使用)
在我做final模型的时候,有时候就会出现过了一夜之后整个模型就莫名崩塌的情况,对我心态上也是一种考验。期间老师一直耐心地帮我想各种解决方案,摆平技术难题并教我用设计元素地方式,去掩盖那些模型上不完美地瑕疵。终于在千辛万苦之后完成了这个模型的搭建。
Nemo作品模型制作过程(涉及学生作品,未经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使用)
经过各个项目的制作,我觉得在作品集上,信任自己的导师并在自己的风格上去做最大可能的提升是最好的策略。我参考过很多优秀作品集,包括SFK往年的录取案例等,其中很多设计和我的风格差别迥异,甚至设计理念相冲,这就让我有段时间比较动摇。
我也曾极力尝试去改变我过去的风格去做一些比较新的东西,但是最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探索未知但是还是回到了我原本的轨迹上,也多亏如此才保住了我作品集风格统一的优势。
由此可见,更多的探索可以放在今后的学习中,而针对作品集反而不适合逼自己跨出舒适圈去做过多的新尝试,甚至可以将舒适圈扩大,因为舒适圈里面的才是你擅长的事情。
04
在SFK被猫咪“盯”着做设计
各科系老师都会对我伸出援手
申请季的时候非常有幸投奔到杨老师的门下,她给我的帮助可谓面面俱到,小到每一张图的每一个细节都会非常耐心地指导我改到完美,大到我给我关于选校的建议。
杨老师会非常耐心地跟我讨论每一个方案以及改进方法。比如UCL的独立命题的绘画,她帮我很细致地去解读题目内容,而且由于我绘画功底不足,一幅画前前后后画了十几张,每一张她都帮我细心地指出改进方向,而且帮我请了视觉传达科系Enqi老师辅导我,帮我顺利地跨过了UCL的第一道坎儿。
和导师的聊天截图
杨老师还请了她的朋友帮我一起模拟面试辅导,给了我很好的准备面试的训练,说实话我们模拟的时候,很多问题比真正面试还要更加刁钻难答哈哈哈哈,不过这真的给了我在真正面试时候的自信和坚定。
在SFK的时候真的感觉大家是一个大家庭,大家一起为着同样的目标去一起奋斗的感觉非常好。申请之外,还有之前陪我一起赶AP 2D艺术的deadline直至凌晨的DD老师,包括用心负责的教务Amy老师,以及耐心地帮我一遍遍修改文书的Lily老师等,很多老师都在我申请的时候给了我莫大的帮助!
还有我们校区的“高冷男神”小鸡(没错它是一只叫小鸡的猫),他每次见我就跑,但是我做模型的时候他又来跟我玩儿,像是在盯着我做设计哈哈哈!
小鸡踩在我模型上的前一秒的照片
在SFK认识了很多nice的朋友,平时互相帮助,一起努力。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教室是我们校区中一天亮灯时间最长的教室之一,大家都非常拼。最后我们教室人手一个AA的offer,大家真的太优秀了!
05
经历四波面试
我为大家分享“面经”
最后把我面试过四所学校的经验提供给大家,希望能够对大家今后的申请有所帮助!
首先,面试前我都会准备一份面试稿,主要针对作品集,虽然招生官会问一些非常刁钻的问题,但是明白了自己每一个项目的中心思想后把话题往主旨上带,然后套面试稿基本上都能套上。
面试的重点是自信,说出来的答案是没有对错的大胆说就好了。
比如,AA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问我最喜欢的建筑师是谁,我本来准备讲赖特,结果他说一定要是在世的建筑师,我就懵了,当时没反应过来顺口说了黑川(他也过世了)。
然后面试官听我讲完也只是笑着提醒了我黑川也过世了,然后我们一起在那儿笑了一阵儿。但是这个插曲并没影响我整体的面试,最终还是给了我offer。
所以,管它对不对呢,自信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