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8年后,职业发展遇到瓶颈,我尝试过很多路,最后决定重回校园进修。
01
升职道路遇到学历“障碍”
我决定打破瓶颈
我本科就读于西安美院的视觉传达,毕业以后一直在深圳从事视觉设计行业。
初入职场时,以为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可以承接住工作中所需的每一个技能,但事实并非如此。学校里的设计作品与练习大多停留在表层的创意推演,更像是象牙塔中精心打磨的“概念沙盘”,虽有审美与巧思的闪光,却与商业设计完全脱钩。
在刚工作时,作为一名初级平面设计师,只需要掌握平面技能即可。但随着市场的发展,更多人会接受动态、虚拟以及三维的表现形式。这些技能都是我在工作之余报班自学,以便让自己的设计作品更具吸引力。可以说我现在所掌握的 60% 以上的知识都是工作以后学出来的。
王同学作品,未经允许不可转载使用
随着工作的积累和职位的变化,以及向上发展的决心。我发现很多公司在招聘设计总监时,都明确表明需要有海外工作或留学的经历。而这是我目前所缺失的,以我现在的学历及工作经历很难支撑我在职场上再进一步。
在国内教育体系下成长的我,深知自身在逻辑思辨与独立创新能力上仍有提升空间。通过与海外留学背景的同事深入交流,我愈发感受到跨文化教育赋予他们的独特优势。
这种沟通让我深刻认识到,全球化视野已成为当代设计师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一名拥有多年行业经验的设计师,我清晰意识到,唯有突破单一文化的桎梏,打破固有思维的边界,构建更具包容性的认知体系,才能在日新月异的设计领域持续精进。
因此,无论是出于个人专业能力的突破,还是着眼于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我都渴望通过系统的学历深造,拓宽国际化视野,夯实专业根基,为未来的职业进阶之路注入强劲动力。
02
面临学校背景限制,
沟通出了“出路”
不仅如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需求也在持续迭代,我愈发不愿将自己困在视觉传达这单一领域的框架里。回望多年的职业历程,我始终认为,视觉传达是设计师的基本功底,但要实现更深层次的成长与突破,必然需要多元专业的跨界融合。因此,除了在文化维度拓宽认知边界,向数字化领域深耕同样是不可回避的方向。
在跟斯芬克老师沟通和综合考量之下,“数字媒体” 专业以其对时代趋势的敏锐捕捉与包容创新的特质,成为了我职业进阶路上最契合的选择。
确定专业后,我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不同文化,希望毕业后可以留在当地工作,所以我首选了加拿大作为留学的目的地。
留学申请面临学校背景“限制”
但由于我的教育背景特殊,在申请阶段,老师与我说明由于加拿大院校对于教育背景审核极其严格,所以有很大风险会被拒绝。
更重要的是,我申请的国家只有加拿大一个,因此有可能导致我面临无法收到一个offer的境况。
但老师也没有放弃,而是在我申请加拿大院校的时候单独发邮件或者打电话给加拿大的院校,和每所学校确认我这个背景是否拥有申请资格,并和校代积极沟通,提前审理我的成绩单;最终帮我确定了可以申请的院校。
同时,斯芬克的选校老师建议我做好两手准备。根据我的背景、材料准备情况及个人优势,综合分析了其他国家申请的可能性,最终决定加申英国和澳洲,让我的申请路走得更加保险。
王同学作品,未经允许不可转载使用
03
准备作品集,
工作多年了,也要转变思维
因为我已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无意识的情况下已经有了固定思维,所以在初做作品集时,思维转换是我遇到的第一大难题。
申请院校所用的作品集,更多是需要展示我在艺术性的表现上,但工作中的积累只需要着重商业性的表现。因此我需要一点点地放弃商业思维,将目光放在对未来、对科技、对社会、对环保等等有关人类的社会性话题。
除此之外,我需要在这些话题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即使在同一主题下,也需要开辟出与他人不同的切入点,从而做出差异性,做出自己的特色。
这一点是非常艰难的。因为泛泛地去描述此类话题比较容易,但要去抽丝剥茧地做细究,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我觉得这一点是比较难的。因为泛泛地去讲这类话题比较容易,但抽丝剥茧地去细究,还是需要耗费一定量的时间和精力。
王同学作品,未经允许不可转载使用
在做作品集的过程中,老师告诉会不断地纠正我的研究方向,捋顺我的思维逻辑。
尤其当开启一个新项目时,自己会天马行空地想选题,而在critical 的时候,老师则会与我沟通项目是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可以深挖的亮点,尤其会把重点放在选题的落地性和实施性上。
很多选题会我因为没有相关的经历,所以调研时会出现许多我无法意识到的盲点。而这个时候,老师们会帮我进行分析,寻找更加适合我自己的选题。
在第三个项目中,最初我想做一个有关婚姻的话题,但由于自己没有相关经历,很多情况下的调研也只是隔靴瘙痒。因此我在老师的建议下,选择从自身经历出发寻找新的切入点。我发现小时候的自己总是被父母规劝说一个女孩子应该怎么样和不应该怎么样,甚至只是一个染头发这样的小事都能被父母制止。
王同学作品,未经允许不可转载使用
因为在周围的环境中,染头发相对应的是大家对一个人不好的印象,纹身也是,大家认为这些行为,只有“坏小孩”“小混混”才去做。好学生不会。
但我认为:头发的颜色,衣服的款式只是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方式,它无法表露个体的灵魂,个体的人格,个体的学识涵养。人们太喜欢把特立独行的人拉进自己的“阵营”。
我认为,成熟的社会不应该是这样子的。在合理的情况下,让更多的人有表达自己的自由,让更多人不会因为自己受过规训而去规训下一代人才是正常的。所以,基于这种情况我做了一个实验影像的装置,也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态度。
其实,不仅仅是这一个作品,很多项目的选题在斯芬克老师的一次次指导下,也越来越顺利
从视传到数媒,跨专业融合进行思维碰撞
除了我自己本身的视传专业以外,我更多的是想做更多专业的一个融合,我的作品集中,有材料实验,有三维建模、有虚拟AR,有数媒有关的东西,并且增加装置和平面的产出,完整并多方面的展示自己的技能及想法。
我想,既然有这次出国留学的机会,便要尽全力去接触不同专业的知识、不同行业的动态,与不同背景的人一同学习交流。能和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国家的小伙伴们并肩研学,对我而言不仅是思维的碰撞,更是认知的跃升。而这,正是我此次踏出国门求学的核心诉求。
我和大家一样,最开始在工作和艺术留学中犹豫过,毕竟一面是当下的我拥有的稳定收入,另一面则是不确定未来和巨大时间与金钱的投入,这个取舍是很难下定决心。
但面临职场上越来越高的学历要求和我对跨专业的极大兴趣,我最终下定决心踏上留学之路。毕竟,唯有不断精进自我、拓宽边界,才能为未来的人生铺就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