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星期二。今天也是2023新东方英欧名校探寻之旅正式开启访校行程的第一天。
摄影:周成刚
虽然是开学迎新的高峰期,但帝国理工学院位于南肯辛顿的主校区内却鲜少见到拥挤与喧闹。在伦敦少见的晴朗阳光照射和微风轻抚下,绿意盎然的静谧校园正如我们事先对这所以理工见长的名校的最初印象——严谨、创新和充满蓬勃的生命力。
摄影:周成刚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位于Exhibition Road上的南肯辛顿校区正门。这栋大楼名为City and Guilds Building,是帝国理工学院最标志性的建筑,同时也是南肯辛顿这片汇聚了众多博物馆和公园的区域内最耀眼的学术标识。
作为一所长期在QS以及其他世界大学排名中霸榜前10的高等学府,帝国理工学院共产出了14位诺贝尔奖得主、3位菲尔兹奖得主和1位图灵奖得主。我们此行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拜访帝国理工学院的终身荣誉教授Cedo Maksimovic——一位在暴雨排水、城市洪水供水以及城市水系统和基础设施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领域颇有建树,且现任英国 EPSRC、欧盟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以及欧洲和其他大洲相关项目协调人的学术大咖。
Cedo Maksimovic教授为了这次会谈特地制作了三十五页的PPT,并详细阐述了帝国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下设的六个专业方向、介绍了其主攻的环境与水资源工程的两个当下研究主题,并为有志于申请帝国理工学院的中国学子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摄影:周成刚
除了与教授进行会晤与访谈外,我们还有幸邀请到了现就读于用于可持续基础设施的先进材料专业的李陈阳同学进行一次简短的采访。李同学介绍了其所就读专业的学习内容、就业方向与相关领域内的研究课题,并就如何快速适应英国的学术模式、如何应对潜在突发状况,以及如何在伦敦这样一座高消费城市中省钱给出了基于自身真实经历的建议。
那么帝国理工学院有哪些可以申请的艺术专业呢?
其实除了我们所熟知的与皇家艺术学院(RCA)合作开设的IDE、GID研究生专业外,还有一门设计类学科:Design Engineering。
本硕连读,毕业拿MEng学位,带薪实习6个月,这就是帝国理工的DE。
设计工程硕士课程的重点是工程和设计领域的先进产品、服务、经验和系统的设计。它将使你能够发展一系列基本的设计和工程技能,特别强调创造力、计算机辅助工程工具、优化、人为因素、设计过程、以及向市场推出全新产品所需的企业技能和工业经验。
本课程包含大量项目和课程模块,在整个课程中规模不断增加。您将在后续项目中逐渐将您的工程和设计技能与业务知识相结合。这将在最后一年的企业推广模块中达到高潮,在该模块中,您将向市场展示您在课程项目中制造的产品之一。
前两年主要在工程学、设计基础、计算机、数学和人因学方面给学生打基础。包括但不限于:工程数学、固体力学、可持续设计工程、热流体:能源与设计、工业设计、计算应用等。
后两年,学生不仅可以学习设计、工程、机器人科学、企业与创业等相关知识,还会分化自己喜欢的专攻研究方向,如:工业设计、界面设计、用户体验设计、音频体验设计、机械学习、系统设计的经济学与金融学、三维打印设计、设计心理学等。
除此,还有平面、室内、动画等等专业都可以申请。
一所优秀的理工类大学离不开卓越的教学设施和实验室。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在以青霉素的发现者——亚历山大·弗莱明爵士命名的教学楼内俯瞰了能容纳上百人的公共学习空间。明亮渐变的色彩搭配与严谨的学术气息相碰撞,想必帝国理工的学子们在这里自习也不不易疲惫。在一条行人稀少的道路旁我们还无意间撞见了供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实践所学理论知识的车间,并感叹帝国理工真的是很好地把学和用做到了有机统一。
摄影:周成刚
除去捕捉校园内的学术大牛、学术元素与学术气息外,我们也感受到了校园里洋溢的青春气息。与此同时,帝国理工学院的主色调——蓝色与晴天丽日相辉映,并在校园格式造型新颖的建筑的加持下产生了种种奇妙甚至奇幻的视觉效果,让人不禁感叹难道这就是理工类专业的魅力和浪漫麽。
摄影:周成刚
在校园中漫步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从布满脚手架但依然巍峨高耸的女王塔下走过,不觉间已近黄昏,而我们收获满满的探访也在此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