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简称布大,始建于1876年,素有英国常春藤联盟之称的“罗素大学集团”创始成员,也是英国仅有的六所“红砖大学”之一。
它被评为“全英最难考入的大学之一”,申请难度不逊于牛津、剑桥。强悍的师资力量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布大授课老师大多出身名校,在专业领域建树颇高。
01
影视配乐在国外是一个完整产业
但音乐这条路我走的却有些曲折
音乐的这条路,我走的还是比较曲折的。我初中的时候就想通过艺术路径升学,但那个时候我有一些叛逆,并没有跟家里人说,也没有有效的去沟通这个事情,所以一直拖到高一,那时候我的成绩并没有太好,平时的学习压力也很大。
而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音乐生这个升学路径,后面就很诚恳地给爸爸写了封信,说我想读音乐。最后在家人沟通商量后,同意了我的想法。
但我到高二才转音乐生,对于未来想走音乐这条路的同学们来说在时间规划上已经很晚了,但好在我一直在学音乐的课程,所以后面的学习中勉勉强强还跟得上。
- 影视配乐在国外是一个完整产业
本科我就报考了音乐科技专业,音乐其实是一个比较笼统和宽泛的概念。它包含的内容很丰富,例如声音设计、流行音乐、电子音乐等等,配乐也是其中一个重要方向。而我之所以会选择配乐专业,是因为在高一的时候看了一部韩剧叫《云画的月光》,它是一部朝鲜的古装剧,剧里用到了朝鲜的民族乐器,还有管弦乐一起做配乐,本身这种配乐形式对我来说就很新颖,然后创作的也很好听,所以我当时就有了想学的决心。
影视配乐在一个电影的制作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电影中的音乐可以通过不同的节奏和音乐语言,来表达主观节奏、客观节奏、导演心理节奏和观众心理节奏,还要迎合故事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场景。
虽然影视配乐这个专业在国内不太被大家熟知,但在国外影视配乐已经是一个大的产业。
而布里斯托大学在该领域已经拥有超过40年的经验,课程借鉴了世界领先的学者、专业从业者和行业专业人士的知识。在电影电视系举办的一系列的研究研讨会和行业讲座。学校设施齐全,包括电影院、制作工作室、动画和编辑组件,以及会议室和音响室。
除此,我选择布里斯托另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个人比较偏向喜欢世界音乐的范畴,并且布里斯托有一门课的课程里面有中世纪音乐历史这么一门课,我对这个课程很感兴趣。
02
3个月集中项目创作,风格多样
邻居的猫咪给我了太多灵感
为了高效完成申请,我来到斯芬克开始准备作品集。整个申请季,我一共创作了四首作品项目, 且四个作品的风格都不相同。
项目一:Big Fish
这部作品中我使用了多种民族乐器,是我第一次写作真正的民族管弦乐。本身这部动画电影的文化底蕴很深厚,制作周期也非常长,所以旋律及和声会偏向繁荣华丽以及更深层的悲伤。
期间,我还尝试使用了一些无调性、多层次的手法,试图营造中国传统神话的怪诞奇异,剩余的部分则与原电影的情感为灵感,尝试做出各种情绪交织的层次。
项目二:Under the skin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向老师学习了大量合成器(synthesizer)的知识,由于我还是擅长音乐性的写作,所以合成器的使用和变化并不太多,但也在努力让音乐与画面适配,其中许多的想法在通过与老师的沟通之后都在音乐中呈现。
前后片段的变化中,我针对光影和事物也采用不同的synth音色,在最后真实的眼睛出现时则使用了真实的小提琴和钢琴音色,做出各片段的对比。
项目三:Soar
这是一个治愈的记录成长的故事,两个小朋友的感情也十分纯粹和单纯,所以运用了许多色彩打击乐作出轻盈的效果,没有使用铜管。这种题材的音乐写作我是比较擅长的,但是写作前期的动机写作花的时间比较长。
因为这个动机需要贯穿全篇,而该影片中的情感变化是十分丰富的,所以花了较长的时间写作动机和选择配器。写作过程中很多过渡的写法和乐器法都请教了老师,也看了很多类似的动画片,受益匪浅。
而这个项目,邻居的小猫咪给我带来了很多灵感。
一个雨天的清晨,我在为作品焦头烂额,它又偷偷跑到我的房间里来,却不让我摸,内心则变得愈发急躁。那时,正巧雨滴掉在空调外机上产生了音高,并且持续滴落的雨水渐渐形成了节奏,我便以此为灵感创造出了一个新的片段,而这一段也被我的老师说是我写的最好的一段。
激发灵感的小猫
项目四:Blade Runner 2049
这个项目写作的过程非常爽快,节奏感很强,并且节拍在写作前就分得很散,所以写作时非常有趣。这种题材的影片的音效设计也与其他的影片不同,需要与音乐有一定的呼应,整体上的声音设计还是比较花心思的。
吉他则请教了老师和吉他手的同学,通过kontakt和ample guitar做出不同的效果。
创作前我在斯芬克上了一段时间的乐理课、视听练耳课以及专业课去提升自己,包括对专业术语的学习、将作品写成总谱等等。
而创作的过程也并没有一帆风顺。
我个人是比较擅长写原声的东西,但是如果四个作品都是原声的话,就看不到我其他的风格。所以我写一些偏电子或是动作片配乐的时候就比较困难,包括在使用合成器,还有一些新的音色时,我只能写个开头,后面的发展还要老师更多的点拨我。
而带我项目的老师帮助了我很多,他风格是那偏实验性的,而且他是一个全能的老师,他会将自己擅长的风格指导的更符合英美院校的喜好。
老师的日常指导片段
在我写不太擅长的风格作品时,他会介绍很多相关的电影、原声带给我听,甚至是找一些总谱让我去学习。另外我下载了很多东西在我的硬盘里,然后老师就说不要让他们在你的硬盘里睡觉,所以我“被迫”学了很多使用方法,用在了我的作品里。
03
除了作品还有其他事情很重要
留学申请中,除了作品集项目,我觉得要注意的申请细节还有很多。
首先是定校,还有了解自己想去学的专业。因为这个直接决定了你那一年要学习什么,甚至是未来自己的就业方向。
接着,就是了解每个学校提交申请的要求,比如要求几条片或者是片的总时长是多少。这个基础之上,自己要制作的作品风格不能太单一。并且做作品期间,还要穿插着写推荐信,提交PS,然后不断完善它,还有自己的论文要把它翻译成英文,以及各种成绩单、学位证书等等。
最后,还要留意每个学校的DDL,或者是说他开放申请的时间,这个一定要看。我有一个小插曲要说,本来我开始是想申请爱丁堡的影视配乐的,但是那段时间爱丁堡的官网上却找不到这门专业的信息了,但等到9月份爱丁堡开放申请时发现,这门专业又开了,但是它变成了研究型硕士。
所以这一点也要非常注意,另外还有各种不同学位也要搞清楚,申请时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而且要保持一个乐观的学习的态度。